第九章 邯州风烟

关灯
    南元150年一月邯州 “传陈行戬。

    ”姬轩朝身边的传令官喊到。

     陈行戬听到军令,吩咐了部下不要乱了队形后立刻策马从左军移步中军去见姬轩,“末将在。

    ” “你领十骑快马到都城和姐夫汇合,有什么情况你速回报与我。

    ” “是。

    ” 陈行戬也不多说什么,随意挑了天策营十员骑兵就往七十里外的都城去赶。

     “公子是在顾虑什么?”旁有风闲问。

     “去年定四郡,先后命神骁、神羽回去,独诏吾督四郡不得回凤安,那时一心想着拉拢四郡民心,疏忽考究,现在如今想来觉着蹊跷。

    ” 风闲也是紧促着眉头不说话。

     姬轩又叹,“两月前姐夫与表姐率神羽军回都,姐夫足智多谋如何会连半封书信也传不出来?” “如钰公子头脑机敏,若是有不利于殿下的消息绝对会传与我等,不传反倒是好事。

    ”风闲答。

     姬轩不表,心下依旧忧心重重。

     “元帅是该担心了。

    ”骑马在右的蒯奇居插出一句话来。

     “先生何出此言?”轩问。

     “如今殿下四郡名声大噪,只怕风头不在世子之下,此是民顺。

    ”言罢,奇居先生又补充道,“天策军此刻响彻北地,收四郡义士扩编三万余,先前四郡叛军多少骁勇壮汉汇聚麾下,岂是世子那区区长林军比得了?” “蒯兄之言也是提醒了,此次班师回都只怕众营将士锋芒太露惹得事端。

    ” 姬轩听得风闲的话也是点了点头,朝传令官喊到,“传与火字营、山字营、先登营、武烈营统领上前答话。

    ” 天策十营,姬轩所帅的主营天策营、而后是跟随自己十余年的部下秦剑领玄甲营,而后“风林火山”四营分别由张文景、陈行戬、李虎城、宋通统领,接下来是铁壁营、御矢营、先登营、武烈营是罗安邦、罗安民、高胜、裴俞辛为统领管辖。

     其中张文景性格谨慎谦卑,陈行戬也不失文武之才,罗家两兄弟虽然粗鄙了些却也乖顺,秦剑自幼跟随他,自然也能带在身边,但李虎城、宋通、高胜、裴俞辛等要么是原神骁军中勇士自荐投身姬轩而受重用,要么是安阳郡内悍匪贼寇,性格大多彪悍鲁莽又不能隐忍他人三言两语。

    天策军入了国都少不得被他那世子大哥的群党穿小鞋,此四人只怕受不住惹事,必须提前与他们交待。

     “主公!” 四将快马赶来喊到。

     “我叫人传你等礼仪可有学会?” “这鸟手势实在无趣,我等身为军人打了这么多胜仗行些军礼有何使不得。

    ”高胜扯着嗓子喊到。

     “嘿嘿,要我说回什么凤安,我等在安阳不是好好的嘛,那日子舒服!” 另有裴俞辛摆手张牙舞爪得喊着,“就是听说这都城里都是些榆木脑袋的书生,扯些听不懂的鸟语听得头疼。

    ” 宋通也顺手抄起腰间的酒壶喝了两口,喊到,“如今我们天策军名声响亮,昔日神骁军也比不得我们风光,还怕什么?” 看着这四个人这般肆意言论姬轩也暗自庆信事先喊他们过来的妙处。

     “都住嘴!” 听得姬轩叫住,四人也立刻闭了口。

     “你等进了都城都管住自己和手下的官兵,出了什么事都要与我汇报,听明白了吗!” “遵命。

    ”四人齐应声。

     四人虽然粗鲁却也是真汉子,高胜、裴俞辛原是安阳八叛中的两大军势,各占一城。

    姬轩领天策军在安阳大展神威,纵是众叛联手两军交战都不曾得好处,二人也是识时务,观之不能胜,又有蒯文书妙语之言,则率先归顺,协同天策军剿灭破城负隅顽抗的其余叛军,各有大功,对姬轩的实力非常认可,知道远不是对手,自然对他言听计从。

     同时,姬轩的野心也促使着他们所向往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换作其他世家大人物很难重用他们,而姬轩则给足了他们机会去建功立业大展拳脚,跟随他也是心甘情愿。

     李虎城、宋通也是抱负满满,托身从军入神骁军十年依旧只做得一个什长,上头无才无能不断打压,心有不甘。

    后被编入天策军,因姬轩唯才是用,二人前去先登别驾自荐己才。

     陈行戬一事后,三员天策老统领被杀,他二人也被扶上统领的位置,一个领火字营骑兵战场上追击千里歼敌无数。

    一个领山字营协同蒯文书成为天策军足已依靠的后背助力。

     “汝等粗鄙遭他人口舌也莫要与之计较,回报与我,我的人容不得他人欺负。

    ” “是。

    ”四人抱拳喊道。

     “好了,您等各自回阵,主持队列。

    ” 四将齐齐应声点头,告别了主公回到各自营队。

     又传天策军校尉中几位草寇、铁匠、武夫出身的将官,史彤、马鄂、段刚、李行、杨叁等。

     俱是一番训言,众将不敢不遵令。

     “公子神武。

    ”蒯奇居赞叹一句。

     “将心比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姬轩暗自笑着,挥舞缰绳策马向前,高喝:“诸位将士赶路人困马乏!传我军令,全军休整。

    ” “姬轩公子王霸之气已然成熟,只怕这昭国萧蔷之乱不可避免呐……” “呵呵,能者为王,姬择佑,守成之主尚行,然如今天下大乱非姬轩殿下这样的霸主不可。

    ” “姬轩公子不仅是霸主,我等辅助其治理三郡时也能看出来,殿下亦是仁德之君。

    ” “古往今来,帝家兄弟最仇人。

    ” “风先生不愧是远见之人。

    ” “奇居先生亦是如此。

    ” 士则择主而生,风闲名声响彻京州二十载,观姬孟震有王气,告别居住四十年的家乡与之远走邯州。

    原誓此生不在授学 姬轩少年聪慧,初见其大贤之茂,九拜风闲为师。

     那时也料到姬轩不是安分之人,教之治世之学,也心下笃定,姬轩他日能做君王。

     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