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论兵

关灯
    行云流水间密不透风,姬轩万分看好,说到此时也不多绕弯,直言不讳:“彭已灭,将军何去何从。

    ” “择主,当今除二公子谁人可睥睨。

    ” 姬轩不是常人,如今身在此地,哪有可选他路,再者,此等英主,入其麾下,未尝不能一试。

     “廷之切莫怪我,他日若与廷之阵面对决,吾后怕万分,况吾志岂止九州,早想远征外域建旷世奇功!鳳皇、曦祖帝已成过去!我大昭未必不能驰骋天下!” “公子大才,无言愿效犬马之劳。

    ” 众人宴会中一道谈论治国强兵之念,军中不得饮酒,便以茶代酒,用膳许久方才结束。

     蒯文书于沐无言评价极高,看出其能审时度势,明法度知进退,上能治国论兵,下可挥师征伐。

     此等人物,归入昭国如“陈泞临鳳”“曦祖释孙义”天下大势一眼明了。

     宴后,姬轩凭昭王御赐佩剑,封官拜将,直接命沐无言代邓展职务拜从五品左将军兼福同郡守,总督安阳、福同、珉三郡军政事务,收编匪兵、叛军、彭兵及福同郡兵和流民十万余,挑选精锐八千骁骑,一万步卒设慕北军,分置左、右骑营,前后卒营。

     各地守备兵不变,福同兵、彭兵、三州匪兵无论老幼伤残甚至妇孺,整合收编,暂屯福同郡号“十万福同兵。

    ” 青壮年男丁背石抗木重建居所同时锻炼力气;中年男丁多协助福同百姓开垦田地、捕鱼捉虾,谋生果腹又扩充储备;军中女子及少年为后勤部队,施粥引路,一边恢复民生一边保障军队后勤工作。

     福同大小事务姬轩交于沐无言、陈行戬,其与蒯文书、风行之等领兵回到上晋主持局面。

     南元153年四月,福同战局不定。

    邶军却身在岐南战场不能支援。

     邶国骠骑将军余重、国师张算领将士十万余自三月急袭赵郡,攻无不克!连夺三地。

     三月下旬,酂城之战,赵国大将皋虎误听谎报,盲目反攻,中了陷阱,赵国主力遭受重创。

    赵国国主腾觅归降。

    因此邶国无法支援任献大军致使痛失福同战局。

     蒯城 “报!沐将军在城下求见。

    ” “此人已归入昭国便是敌人!传令三军备战。

    ” “是。

    ” 城门下,沐无言领三百骑朝城门上观望。

     “崔公,无言甲胄在身不能全礼,还望海涵。

    ” “小辈!你已投敌,何必惺惺作态!” “崔公,敢问邶昭孰强?” “哼,纵使吾粉身碎骨也绝不投敌!” “大人好气节!想来也是彭王托孤方才隐退,此番不知彭少主何处安身。

    ” “与你何干!” “凭您与方老将军之能,与杨轨交战,孰胜负?” “那又何妨!为国赴死乃臣本分!小辈!老夫知你有本事,可凭区区百人岂能破我城池!” “在下此来不为战,为说盟。

    ” “何出此言?” “邶,昭彭之共敌!我等何必自相残杀让其坐收渔利?” 见崔冶面色平和,沐无言继续说道:“如今,二位可暂入邯州屯兵养军,待日后壮大实力复国。

    ” “容我考虑一番,沐将军且回去休息吧,我考虑好派人来答复。

    ” 五月,沐无言在福同劝崔冶、方太叔暂且寄居昭国,任一地太守割据城池。

    昭国基本收壤福同郡一统邯州,岐州黎、萧与昭结盟,又向邶、焱及梁州四国纷纷示好。

     同时,梁州四王关系紧张,边境摩擦不断。

     溪州二王在蛊山誓师,集结十九万子弟兵,6月溪州联军走栈道,渡过险山恶水意图进攻京州西部。

     八月,溪州联军人马、军需在京州系数安全运达,京州西部战事大起。

     九月,楚国基本恢复民生,重新汇聚兵力意图与川蜀二国合力,夹击焱国。

     中旬,江国内有骚动,一时难有动作。

    邯州姬轩早有布局,遣散军营,赐金返乡修整。

     宁州董晁突然中风,其次子董蒙杀死长兄董贵,脱离联军,与王丹、李松合并建立扬国。

     下旬,扬国大军七万众在嘉城之战大克联军,致使联军瓦解,刘冲之死后,其部下李竖、秦岸河召集下属归入扬国。

     杜仁公双腿被扬国大将班龙射伤,王十祖兵败遭扬国追击时摔落马下,幸有部下宗昱挥舞双枪以一挡百,护主撤回驻地,二人与扬国结下仇怨誓死不归入扬国。

     双方边境驻军,相持不下。

     天下风云事,瞬息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