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论兵
关灯
小
中
大
言将军兵道。
” 姬轩安抚诸将,有此阔论,其才绝不下宫、张、陈三人。
沐无言起身表示恭敬,坦言:“征伐之道,屈人之兵非战也,拔人之城非攻也;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避高而趋下,避实而击虚则势不可挡;欲不胜之敌,走为上。
正所谓,两军斗狠下策,虚实相结上策。
所谓虚实,不谋不胜,少谋少胜,多谋若败当自思其错,改之,称变术。
” “无言之兵法,吾甚赞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伐兵末之!小胜能夺敌战意却不能退兵千里,一战攻其首要方能挫敌军锐,一击溃败。
” 姬轩拍案而起,高声迎合,话语刚落,兴致未消,入座继续说道:“上月,吾上晋颂丘之战与马蹄坡之战,采用的便是攻其要害!此正应无言将军可夺心哉!” “昔日姬公子力平三郡,远非常人可比,更有安阳大战如雷贯耳!复四郡民生养近百万军民,少年英明,沐某尚有不及。
而今得见实在鱼困浅滩遇真龙!” “无言过谦,吾自认不及。
” “公子哪里话,公子开疆辟土近千里,所到之处,不乏良将德才,无往不利。
在下自诩新沅兵败、岐州隐遁,如换得公子在场,早是乾坤颠倒,无与伦比。
” “如将军所述,鄙人也有见解,能鼓舞军心者,重整旗鼓又何难?计一时胜负乃不智也。
沐将军以寡击众,以弱抑强,将来必是力挽狂澜之臣。
”蒯文书面色和悦,点头道。
风行之面容端正,看向沐无言平缓的说道:“俾自失礼,有心问阁下新沅兵败、彭国半壁失守之缘由。
” “吾来,岂有不能说之词。
” “新沅败,乃在下不尊万事之道。
” “何为万事之道?” “事在人为,上不能谋下则愚,图利贪名则昧,求而不满必亏,圆而不敛必损。
不能求全大局,顾自身者,自食恶果。
” “昔日,吾只顾身前声名,顾自逞强,不能遵照楚国实情,将不能戮力同心,致马失前蹄。
” “镇彭西,国主既死,诸将无心,持以战则罔顾三军性命,曾不明事理,未及时取散军之策,图以时日,灭却邶国,彭邶大战败多胜少,害了诸将性命。
” 沐廷之言毕,他心下已宽。
这些俱是肺腑之词,昔日名声太旺,他不肯居下,以弱抗强,不能审时度势,败之理所当然。
“他日灭邶者,沐将军可占六成之功。
” “先生谬赞。
” “敢问廷之,何谓天、地?” “天者,顺势而为,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顺之既寿永昌,不思民生、不以万民为本,与天下黎民不同心则有悖于天,逆天者,亡于民……”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吊民伐罪除暴安良则善,草芥人命、为己谋私则劣!” 宫如钰拍手叫好,如此理念与在场众人契合,余者亦是面带喜悦,频频点头,所道是志同道合! “地者,不运地利则不济……” 沐无言所讲滔滔不绝,姬轩拍手叫好,众将亦是佩服更有攀比之心。
陈行戬起身拱手,有心请教:“将,仁义礼智信,缺一则不能总领一方,三军难以信服。
统兵者,当有先见之明、识局之智、掌局之能、稳军固阵之法及安抚调剂众心之术,鄙人自诩不能掌握,敢问沐将军可有高见。
” 沐无言回礼,起身作答:“仁义礼智信,浮于面,不喜于利不争于名,言有诚信、举足大方为人稳重,不计较恩怨,则威信能立。
” 众人赞同,不表于色,静听其言。
“掌局者,上掌国家存亡,下管千军万民性命。
统军者,律己律人,万事大局为重,严明军纪,恩威并施!犒赏为先,责罚为后,察以人观其行,多次冒犯者必严惩正军法。
上行下效,将帅为人不正,则将士纪律懈怠、横行无忌!” “福同境内贼寇、叛军、亡国残兵数以万计,如何做到统一调度,齐心协力?”蒯文书接收到姬轩眼色,心领神会,朝沐无言开口发问。
“三州匪盗、叛军、亡国军士各求所需,要坚众心!必要应其所需!福同金银财宝悉数发赏,房屋、田宅分发下行,满足其需,则一传十十传百,举家响应邀朋呼友。
” “前有利可图,辅以威压震慑,违者必罚,从者必赏,调济军心,众矢归一!” 用人之术,兵家精要,则其才干因能布职。
规以军法能成方圆,不以军法则军不立!正所谓沐无言之将与法。
沐无言应答自如,
” 姬轩安抚诸将,有此阔论,其才绝不下宫、张、陈三人。
沐无言起身表示恭敬,坦言:“征伐之道,屈人之兵非战也,拔人之城非攻也;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避高而趋下,避实而击虚则势不可挡;欲不胜之敌,走为上。
正所谓,两军斗狠下策,虚实相结上策。
所谓虚实,不谋不胜,少谋少胜,多谋若败当自思其错,改之,称变术。
” “无言之兵法,吾甚赞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伐兵末之!小胜能夺敌战意却不能退兵千里,一战攻其首要方能挫敌军锐,一击溃败。
” 姬轩拍案而起,高声迎合,话语刚落,兴致未消,入座继续说道:“上月,吾上晋颂丘之战与马蹄坡之战,采用的便是攻其要害!此正应无言将军可夺心哉!” “昔日姬公子力平三郡,远非常人可比,更有安阳大战如雷贯耳!复四郡民生养近百万军民,少年英明,沐某尚有不及。
而今得见实在鱼困浅滩遇真龙!” “无言过谦,吾自认不及。
” “公子哪里话,公子开疆辟土近千里,所到之处,不乏良将德才,无往不利。
在下自诩新沅兵败、岐州隐遁,如换得公子在场,早是乾坤颠倒,无与伦比。
” “如将军所述,鄙人也有见解,能鼓舞军心者,重整旗鼓又何难?计一时胜负乃不智也。
沐将军以寡击众,以弱抑强,将来必是力挽狂澜之臣。
”蒯文书面色和悦,点头道。
风行之面容端正,看向沐无言平缓的说道:“俾自失礼,有心问阁下新沅兵败、彭国半壁失守之缘由。
” “吾来,岂有不能说之词。
” “新沅败,乃在下不尊万事之道。
” “何为万事之道?” “事在人为,上不能谋下则愚,图利贪名则昧,求而不满必亏,圆而不敛必损。
不能求全大局,顾自身者,自食恶果。
” “昔日,吾只顾身前声名,顾自逞强,不能遵照楚国实情,将不能戮力同心,致马失前蹄。
” “镇彭西,国主既死,诸将无心,持以战则罔顾三军性命,曾不明事理,未及时取散军之策,图以时日,灭却邶国,彭邶大战败多胜少,害了诸将性命。
” 沐廷之言毕,他心下已宽。
这些俱是肺腑之词,昔日名声太旺,他不肯居下,以弱抗强,不能审时度势,败之理所当然。
“他日灭邶者,沐将军可占六成之功。
” “先生谬赞。
” “敢问廷之,何谓天、地?” “天者,顺势而为,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顺之既寿永昌,不思民生、不以万民为本,与天下黎民不同心则有悖于天,逆天者,亡于民……”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吊民伐罪除暴安良则善,草芥人命、为己谋私则劣!” 宫如钰拍手叫好,如此理念与在场众人契合,余者亦是面带喜悦,频频点头,所道是志同道合! “地者,不运地利则不济……” 沐无言所讲滔滔不绝,姬轩拍手叫好,众将亦是佩服更有攀比之心。
陈行戬起身拱手,有心请教:“将,仁义礼智信,缺一则不能总领一方,三军难以信服。
统兵者,当有先见之明、识局之智、掌局之能、稳军固阵之法及安抚调剂众心之术,鄙人自诩不能掌握,敢问沐将军可有高见。
” 沐无言回礼,起身作答:“仁义礼智信,浮于面,不喜于利不争于名,言有诚信、举足大方为人稳重,不计较恩怨,则威信能立。
” 众人赞同,不表于色,静听其言。
“掌局者,上掌国家存亡,下管千军万民性命。
统军者,律己律人,万事大局为重,严明军纪,恩威并施!犒赏为先,责罚为后,察以人观其行,多次冒犯者必严惩正军法。
上行下效,将帅为人不正,则将士纪律懈怠、横行无忌!” “福同境内贼寇、叛军、亡国残兵数以万计,如何做到统一调度,齐心协力?”蒯文书接收到姬轩眼色,心领神会,朝沐无言开口发问。
“三州匪盗、叛军、亡国军士各求所需,要坚众心!必要应其所需!福同金银财宝悉数发赏,房屋、田宅分发下行,满足其需,则一传十十传百,举家响应邀朋呼友。
” “前有利可图,辅以威压震慑,违者必罚,从者必赏,调济军心,众矢归一!” 用人之术,兵家精要,则其才干因能布职。
规以军法能成方圆,不以军法则军不立!正所谓沐无言之将与法。
沐无言应答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