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当真要挪用百万军饷?

关灯
    谢宁对此早有预料。

     价格战么。

     不对冲,不断拉低销售价,那就不叫价格战了。

     谢宁道:“市面上的斜纹粗布四十多文一匹,从今日起每买一匹雪花缎白送一匹。

    ” “白送?” 李武从饭碗里抬头。

     “对白送!” “不到五十文售价的粗布,成本不到二十文,卖了也就是个女工一天的工钱,可白送就不一样了。

    ”谢宁挑眉笑了下,“没有人不爱占便宜,来买咱们雪花缎的本就是商人居多,既然是用来倒卖,那不如再来点添头。

    ” “稍后,我再把棉布,花纹布,几样赠送的法子写给你们。

    ” 卢家不是能拉拢官宦世家购买下人用的衣裳么? 那就让他连这点挣钱的机会都没有。

     “对了,老师,我离家许久,并不知肥料具体增产多少。

    ”谢宁道:“云州试验田的产量如今可以预估么?朝廷的粮饷是不是快到了?” 一直听着他们谈话的廖吉昌,抬头道:“试验田稻子能比之前每亩增产二百斤,大豆每亩平均产量估算三百五左右,其他按照基本翻一番,至于军饷,我稍后跟你说。

    ” “好!” 谢宁应了一声。

     饭后谢宁写了详细的营销策略,包括不限于,平民也能参加的一文钱大转盘,宣传十人免费领鸡蛋,还有每日一文钱买好物,购买积分送好礼等等。

     高端客户这边。

     谢宁采取得是另外一种更为直观的套路。

     那便是买就送。

     一匹八十五两的雪花缎丝绸送四十五文粗布一匹,购买超过一百两既送九十文一匹细棉布,一百五十两送一百二十文的彩色棉布,以此类推,最高一日消费两千两直接送西北本地柞蚕丝绸。

     反正他仓库里堆积快六万两柞蚕丝绸。

     雪花缎一问世,那玩意销量停滞,不如拿它来刺激大客户消费。

     这么做唯一的弊端,就是需要大量的人手和前期准备,谢宁之前问过李家商行囤积卖不掉的库存,李家经商百余年,商队行走大宴各地,倒买倒卖,积压在仓库里的货物堆成山。

     完全支撑得起如此大的消耗。

     书房里,谢宁跟鄢玉蓉详细讨论,每一步的细节,听得大老粗李武一愣一愣的。

     廖吉昌竟然也没走。

     没走也就算了,他竟然还贡献出廖家白城和宿川两个州府,几家连着不赚钱的铺面。

     虽然铺面位置偏僻。

     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