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三省

关灯
    制度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想要通过一种万世不易的制度,来解决所有问题,古今中外都没有这样的制度。

     苏泽对北魏繁冗的官员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的方向自然还是唐制。

     三省制度,几乎唐以后的朝代都是在这个框架上修修补补的,苏泽直接拿来就可以了。

     而且三省也不是什么新创制度,门下省、中书省与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书,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为宰相之首,称右相。

     不出意外,中书令自然是留给苏绰的。

     在之前的叙功中,苏绰作为文官第一,也是原本政务堂事实上的长官,就任这个职位是理所应当的。

     唯一让苏泽有些犹豫的,是苏绰这些年来过于劳累,已经累坏了身体,明明是自己的同门师弟,看起来却要比自己苍老不少。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诏令,拥有封驳权,最高长官为侍中,这个位置倒是没有给苏亮。

     毕竟兄弟二人,一个负责起草诏书,一个负责封驳诏书,实在是太过于哈人,苏绰也不敢就任侍中。

     这个职位苏泽给了于谨。

     作为功臣中的武将之首,于谨也是做过郡守,算是熟悉政务的。

     实际上虽然门下省有封驳之权,但是在国朝定鼎时期,这项权利基本上就是个摆设。

     谁敢封驳开国君主的诏令啊? 不过门下省不是没有权力。

     苏泽将御史台交给了门下省。

     原本作为临时御史职位的检校郎,直接转为了御史。

     王思政兜兜转转,又坐回了御史中丞,成为御史之首,归门下省管理。

     此外又设散骑常侍、谏议大夫,都是负责讽谏的官员,另外史官也设在门下省内,负责掌管起居注。

     尚书省则成为最大的行政机构。

     尚书省因为诸事繁杂,掌管为左右仆射,分别掌尚书省的一部分事务。

     苏泽对北魏尚书省下的机构进行了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