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 第4节
关灯
小
中
大
朝政了。
同时李适决定还是要继续忽悠崇祯,让自己快点升官,掌握巨大的权力,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李适可记得崇祯朝升官最快的一位是自己中试那年的状元魏藻德,这家伙明年就要入阁,后年就要当首辅了,看来自己也不能落后啊。
好像今天魏藻德这家伙没有来啊,看来要和他打好关系,顺着他的脚步走啊。
随着宦官的一声吆喝,“退朝。
” 一众大臣开始陆续退出金銮殿,不过其他大臣都远远躲着李适。
李适走在后面,看着周延儒和他身后的一大票官员,好不威风的样子。
不约觉得好笑,但是权力真的是一个好东西。
李适正想得出神,这时一个身材中等的太监走了过来, “李侍读,陛下召见。
” 李适抬头一看,居然是王承恩。
这个陪着崇祯一起吊死在煤山的太监,据说王承恩心地善良,忠心耿耿。
李适不由对他好感倍增,现在自己孤立无援这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啊。
“原来是王公公啊,下官这厢有礼啦。
” 王承恩面露笑意, “恭喜李侍读,这是入了陛下的法眼,以后平步青云不在话下。
希望李侍读能多为陛下分忧啊。
” 李适笑着摇头, “王公也知道,如今我大明风雨飘摇,再不补救那就有亡国的风险。
我李家世代沐浴大明皇恩,无以为报。
大明在,我李家在,大明不在,我李家亦不在。
” 王承恩刚才在朝堂也被李适的“大明在,我在。
大明不在,我亦不在。
”所感动。
他们太监何尝不是这个道理,要知道太监这个群体是完全依附皇权而生的。
但是现在沽名钓誉之辈实在太多,王承恩也不能确定李适究竟如何,只能不动声色的说道, “是啊,咱家王承恩虽然身体残缺,但也有一个为皇上尽忠的心。
” “王公忠君爱国,必然流芳百世。
但是现在我大明危在旦夕,我们还是要共同扶保大明啊。
” 王承恩现在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在宫中混迹十余年而不倒之人,必然有他的处世之道。
“呵呵,说大明危在旦夕是否过于危言耸听,还有陛下最不喜欢内臣和外臣勾结。
” 果然是个老狐狸,李适淡淡一笑, “哈哈,王公言之有理,不过陛下讨厌的是内外勾结,欲行不轨。
要是真的是为国为民,估计陛下也不会在意的。
” “下官看哪天有空去王公的外院拜访一二,也有机会和王公一起讨论看看如何为陛下尽忠。
” 王承恩也不接话,只是笑笑,“走吧,别让陛下等急了。
” 第7章崇祯私下召见问策 王承恩带着李适来到了乾清宫的后殿,这是崇祯皇帝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
为什么崇祯要再次召见李适呢?一是主要是朝堂上,李适说几句话就会被其他大臣围攻,完全没有把话说清楚说明白。
二是,崇祯对李适的言论很感兴趣,很合他的胃口。
当然不是李适说得天花乱坠的那些自然灾害,三百年怪圈理论。
而是李适的这些理论可以把崇祯这么多年锅给背了,看啊,这都不是我崇祯的错啊。
当然李适的这些理论对于其他大臣都是嗤之以鼻罢了,完全没有市场。
同时李适决定还是要继续忽悠崇祯,让自己快点升官,掌握巨大的权力,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李适可记得崇祯朝升官最快的一位是自己中试那年的状元魏藻德,这家伙明年就要入阁,后年就要当首辅了,看来自己也不能落后啊。
好像今天魏藻德这家伙没有来啊,看来要和他打好关系,顺着他的脚步走啊。
随着宦官的一声吆喝,“退朝。
” 一众大臣开始陆续退出金銮殿,不过其他大臣都远远躲着李适。
李适走在后面,看着周延儒和他身后的一大票官员,好不威风的样子。
不约觉得好笑,但是权力真的是一个好东西。
李适正想得出神,这时一个身材中等的太监走了过来, “李侍读,陛下召见。
” 李适抬头一看,居然是王承恩。
这个陪着崇祯一起吊死在煤山的太监,据说王承恩心地善良,忠心耿耿。
李适不由对他好感倍增,现在自己孤立无援这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啊。
“原来是王公公啊,下官这厢有礼啦。
” 王承恩面露笑意, “恭喜李侍读,这是入了陛下的法眼,以后平步青云不在话下。
希望李侍读能多为陛下分忧啊。
” 李适笑着摇头, “王公也知道,如今我大明风雨飘摇,再不补救那就有亡国的风险。
我李家世代沐浴大明皇恩,无以为报。
大明在,我李家在,大明不在,我李家亦不在。
” 王承恩刚才在朝堂也被李适的“大明在,我在。
大明不在,我亦不在。
”所感动。
他们太监何尝不是这个道理,要知道太监这个群体是完全依附皇权而生的。
但是现在沽名钓誉之辈实在太多,王承恩也不能确定李适究竟如何,只能不动声色的说道, “是啊,咱家王承恩虽然身体残缺,但也有一个为皇上尽忠的心。
” “王公忠君爱国,必然流芳百世。
但是现在我大明危在旦夕,我们还是要共同扶保大明啊。
” 王承恩现在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在宫中混迹十余年而不倒之人,必然有他的处世之道。
“呵呵,说大明危在旦夕是否过于危言耸听,还有陛下最不喜欢内臣和外臣勾结。
” 果然是个老狐狸,李适淡淡一笑, “哈哈,王公言之有理,不过陛下讨厌的是内外勾结,欲行不轨。
要是真的是为国为民,估计陛下也不会在意的。
” “下官看哪天有空去王公的外院拜访一二,也有机会和王公一起讨论看看如何为陛下尽忠。
” 王承恩也不接话,只是笑笑,“走吧,别让陛下等急了。
” 第7章崇祯私下召见问策 王承恩带着李适来到了乾清宫的后殿,这是崇祯皇帝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
为什么崇祯要再次召见李适呢?一是主要是朝堂上,李适说几句话就会被其他大臣围攻,完全没有把话说清楚说明白。
二是,崇祯对李适的言论很感兴趣,很合他的胃口。
当然不是李适说得天花乱坠的那些自然灾害,三百年怪圈理论。
而是李适的这些理论可以把崇祯这么多年锅给背了,看啊,这都不是我崇祯的错啊。
当然李适的这些理论对于其他大臣都是嗤之以鼻罢了,完全没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