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医疗工具
关灯
小
中
大
紫珠草则被整株晾晒,待水分蒸发大半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小火慢慢熬煮。
煮至汤汁浓稠时,将紫珠草捞出,留下的药汁继续加热浓缩,直至成为一种深褐色的膏状物。
蒲黄无需过多炮制,只需将收集到的花粉过筛,去除杂质,得到细腻纯净的蒲黄粉。
最后,老人将捣碎的三七粉、紫珠草膏和蒲黄粉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他先把三七粉倒入一个石制的研钵中,接着加入紫珠草膏,用石杵慢慢搅拌均匀,使两者充分融合。
然后再逐渐加入蒲黄粉,继续搅拌,直至形成一种均匀的、带有特殊香气的药粉混合物。
这便是金创药的成品。
当部落成员受伤时,老人迅速赶到伤者身边。
他先仔细地清洗伤口,用干净的树叶蘸取清水,轻轻擦拭去伤口周围的污垢与血迹。
然后,将金创药均匀地撒在伤口上。
药粉接触伤口的瞬间,出血便开始减缓,伤者也能感觉到伤口处传来一阵清凉,疼痛逐渐减轻。
老人再用柔软的布条为伤者包扎伤口,叮嘱伤者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在金创药的作用下,伤口愈合的速度明显加快。
原本可能因感染而恶化的伤口,在金创药的抗菌消炎功效下逐渐消肿、收口。
新的肉芽组织也在药物的促进下慢慢生长,使伤者能够更快地恢复健康,重新投入到部落的生产与生活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部落的医学发展进程中,老人深感知识传承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将寻觅草药与编写医书两项重任同时推进,以期为部落的医疗技艺留下宝贵的财富。
老人带领着一群年轻且充满活力的智人开启了漫长的草药探寻之旅。
他们的足迹遍布山川河谷、森林草原,每到一处都仔细观察、用心记录。
在茂密的山林中,老人发现了何首乌。
那缠绕在树木上的藤蔓,叶片呈心形,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老人向智人们讲解道:“此乃何首乌,其根块可补肝肾、益精血,对身体虚弱者有大益。
”说罢,便用石制工具小心地挖掘,将何首乌完整地取出,妥善保存。
行至溪边湿地,一丛丛菖蒲映入眼帘。
老人告知智人们:“菖蒲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之效,可用于治疗神志不清等症。
”并嘱咐猿人们记住其生长环境与特征,随后采集了部分菖蒲样本。
在向阳的山坡上,黄芩生长得郁郁葱葱。
老人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黄芩的枝叶,说道:“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是治疗发热、炎症的良药。
”智人们围在四周,认真聆听,学习辨认黄芩的方法。
每找到一种草药,老人都会详细地向智人们介绍草药的名称、功效、生长环境、采集方法以及简单的炮制和使用方式。
有的草药需连根拔起,有的则只需采摘叶片或花朵;有的要趁新鲜使用,有的则需晾干或炮制后药效更佳。
回到部落,老人开始着手编写医书。
他找来笔纸记录,他首先绘制了各种草药的图案,力求逼真,以便后人能够根据图案辨认草药。
在何首乌的图案旁边,老人写道:“何首乌,藤蔓缠绕,叶心形,根块入药,补肝肾,益精血。
生于山林,采根洗净晾干或鲜用。
”对于菖蒲的记载则是:“菖蒲,生于溪边湿地,叶细长如剑,有开窍豁痰之能。
全株可采,鲜用或晾干备用。
” 医书中除了草药的信息,还记录了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如对于发热,书中提到:“发热者,面红身热,可采黄芩,煮水饮之,清热泻火。
”对于伤口化脓,记载着:“伤口化脓,用金银花、蒲公英捣汁敷之,可消肿解毒。
” 老人在编写医书的过程中,还特别强调了医德与治疗的注意事项。
他写道:“医者,当怀慈悲之心,救死扶伤。
用药需谨慎,观患者之体征,辨病症之虚实,方可施治。
” 这部医书,成为了部落医学知识的集大成者。
年轻的智人们在老人的悉心教导下,开始学习医书中的内容,逐渐掌握了辨认草药与治疗疾病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书的内容不断丰富,后人也在老人的基础上继续探索、补充,让部落的医学智慧得以代代相传,在远古的岁月里熠熠生辉,为部落成员的健康与繁衍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石。
喜欢哎!天道推着你发展请大家收藏:()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煮至汤汁浓稠时,将紫珠草捞出,留下的药汁继续加热浓缩,直至成为一种深褐色的膏状物。
蒲黄无需过多炮制,只需将收集到的花粉过筛,去除杂质,得到细腻纯净的蒲黄粉。
最后,老人将捣碎的三七粉、紫珠草膏和蒲黄粉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他先把三七粉倒入一个石制的研钵中,接着加入紫珠草膏,用石杵慢慢搅拌均匀,使两者充分融合。
然后再逐渐加入蒲黄粉,继续搅拌,直至形成一种均匀的、带有特殊香气的药粉混合物。
这便是金创药的成品。
当部落成员受伤时,老人迅速赶到伤者身边。
他先仔细地清洗伤口,用干净的树叶蘸取清水,轻轻擦拭去伤口周围的污垢与血迹。
然后,将金创药均匀地撒在伤口上。
药粉接触伤口的瞬间,出血便开始减缓,伤者也能感觉到伤口处传来一阵清凉,疼痛逐渐减轻。
老人再用柔软的布条为伤者包扎伤口,叮嘱伤者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在金创药的作用下,伤口愈合的速度明显加快。
原本可能因感染而恶化的伤口,在金创药的抗菌消炎功效下逐渐消肿、收口。
新的肉芽组织也在药物的促进下慢慢生长,使伤者能够更快地恢复健康,重新投入到部落的生产与生活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部落的医学发展进程中,老人深感知识传承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将寻觅草药与编写医书两项重任同时推进,以期为部落的医疗技艺留下宝贵的财富。
老人带领着一群年轻且充满活力的智人开启了漫长的草药探寻之旅。
他们的足迹遍布山川河谷、森林草原,每到一处都仔细观察、用心记录。
在茂密的山林中,老人发现了何首乌。
那缠绕在树木上的藤蔓,叶片呈心形,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老人向智人们讲解道:“此乃何首乌,其根块可补肝肾、益精血,对身体虚弱者有大益。
”说罢,便用石制工具小心地挖掘,将何首乌完整地取出,妥善保存。
行至溪边湿地,一丛丛菖蒲映入眼帘。
老人告知智人们:“菖蒲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之效,可用于治疗神志不清等症。
”并嘱咐猿人们记住其生长环境与特征,随后采集了部分菖蒲样本。
在向阳的山坡上,黄芩生长得郁郁葱葱。
老人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黄芩的枝叶,说道:“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是治疗发热、炎症的良药。
”智人们围在四周,认真聆听,学习辨认黄芩的方法。
每找到一种草药,老人都会详细地向智人们介绍草药的名称、功效、生长环境、采集方法以及简单的炮制和使用方式。
有的草药需连根拔起,有的则只需采摘叶片或花朵;有的要趁新鲜使用,有的则需晾干或炮制后药效更佳。
回到部落,老人开始着手编写医书。
他找来笔纸记录,他首先绘制了各种草药的图案,力求逼真,以便后人能够根据图案辨认草药。
在何首乌的图案旁边,老人写道:“何首乌,藤蔓缠绕,叶心形,根块入药,补肝肾,益精血。
生于山林,采根洗净晾干或鲜用。
”对于菖蒲的记载则是:“菖蒲,生于溪边湿地,叶细长如剑,有开窍豁痰之能。
全株可采,鲜用或晾干备用。
” 医书中除了草药的信息,还记录了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如对于发热,书中提到:“发热者,面红身热,可采黄芩,煮水饮之,清热泻火。
”对于伤口化脓,记载着:“伤口化脓,用金银花、蒲公英捣汁敷之,可消肿解毒。
” 老人在编写医书的过程中,还特别强调了医德与治疗的注意事项。
他写道:“医者,当怀慈悲之心,救死扶伤。
用药需谨慎,观患者之体征,辨病症之虚实,方可施治。
” 这部医书,成为了部落医学知识的集大成者。
年轻的智人们在老人的悉心教导下,开始学习医书中的内容,逐渐掌握了辨认草药与治疗疾病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书的内容不断丰富,后人也在老人的基础上继续探索、补充,让部落的医学智慧得以代代相传,在远古的岁月里熠熠生辉,为部落成员的健康与繁衍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石。
喜欢哎!天道推着你发展请大家收藏:()哎!天道推着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