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年3月13日 香港

关灯
    第二百三十二章 1973年3月13日 香港 田之雄刚一进办公室,副组长施然就急匆匆地找上门。

     “组长,那个家伙又现身了!” “哪个家伙?” “周比利啊,就是几个月前突然失踪的那个。

    ” “哦,怎么样?”田之雄心一下提起来了。

     这个周比利是前年曹少武被弄回总部后,在审讯中招供的一个联系人。

    曹少武交代,跟他见过两面,认为他交游广泛,在香港朋友很多,有一定背景,便想发展他为情报局的线人,但曹少武对他了解有限,又语焉不详,总部方面高度怀疑此人是共方的情报人员,便把资料发给程民康,让他好好调查一下周比利的背景。

    程民康怀疑是曹少武为了保命胡乱咬人,没太在意,便把资料交给了田之雄随便查查。

     田之雄又转过头交待施然,让行动组查一下,明确指示:找到此人后,只跟踪监视,不得擅自行动,他担心这个人真是我方某个单位的情工人员。

     没想到,当去年行动组找到了这个人的踪迹,并秘密跟了他一个多月,愣是不知道他的职业是什么,而他的交际实在很广泛。

    三个月前,就在施然命行动组进一步深入调查时,这个周比利突然失踪了。

     “把跟踪记录拿来我看看。

    ” “我带着呢。

    ”施然忙从随身的皮包里取出一叠材料。

     田之雄反复看了两遍,跟踪记录很详实,时间是去年11至12月间的,从周比利每次出门的时间、路径、到过的地方、见过的人的相貌、穿着,甚至住处的窗户打开过几次都记录在案。

     施然看着田之雄有些困惑的表情,说道:“很奇怪吧。

    ” “说说你的看法。

    ”田之雄把监视记录递还给施然。

     施然道:“周比利肯定不是他的真名,也许只是他若干个化名之一。

    行动组有一次偷偷打开过他的信箱,寄给他的银行信函、水电费单据等函件上至少有三个名字:周比利、周正义、黎世芳。

    最有意思的是他的行踪,在一个半月中,他去过香港大学三次,去过港督府一次,去过新华分社两次,去过《香港商报》一次,去过《华盛顿邮报》驻港记者站一次,去过九龙工会联合会一次,去过香港新华书店两次、澳门新华书店一次,去过金银和九龙股票交易所各一次,去过澳门赌场一次,去过半岛酒店喝下午茶三次,每次见的人都不同;还去过美国驻港领事馆两次,去过大和株式会社驻港办事处一次,与香港的富豪也有联系,曾出席李家、周家、霍家举行的晚宴……我觉得这个人实在不简单,说是记者吧,记者没他有钱;说是文人吧,也没见他有什么文章见报;说是商人吧,没见他公司在哪儿,做过什么生意;说他是共谍吧,他又出入过美国领事馆。

    从曹少武的口供上看,此人是情报人员的可能性很大,也许是个掮客或情报贩子。

    如果是对方的人,那一定是个十分危险的人物。

    ” 听着施然的介绍,田之雄在心里马上形成一个判断:这个叫周比利的家伙,肯定不是我方的情工人员,因为他行事太过招摇,没有起码的纪律观念。

    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