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关灯
小
中
大
老人的眼睛里顿时放出惊奇之光,他扭头望着狄尔森,失声叫道:
“新三十八师?孙立人的部队?”
“是。
” “久仰久仰。
新三十八师的大名我老早就听说了!你们真是好样的,仁安羌那一仗,实在是给我们中国军人挣了脸啊!” “过誉过誉了。
未请教,您是?” “我是二十军一一六师中尉副连长杨连贵。
” “长官好!” 已经退伍多年的狄尔森一听见这些熟悉的称谓,顿时仿佛时光倒流了几十年,几乎是下意识的,他站起身来,向着杨连贵敬了一个极为标准的军礼,恭敬的神色让大约是太多年没有得到过尊敬的老人激动的热泪盈眶。
他的身形已经佝偻的不成样子,却拒绝了念卿与小张好意的搀扶,尽管有些艰难,却坚持着自己扶着一旁的残碑站了起来,用颤抖的手向狄尔森回敬了军礼。
两个老兵,在素昧平生,却在几十年后,相遇在当年曾经拼杀过的战场上。
这样一幕,温情却又悲怆,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禁不住红了眼眶。
也许是经过了太多的苦难岁月,所以这位当年的副连长已经习惯性的选择了缄默,对解放后那些岁月是如何度过的只字未提。
但一说起当年的军队生涯,老人仿佛寻回了曾经的荣耀与身上的光环,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眼睛里闪烁着与年岁天壤之别的激越目光,与曾经的战友狄尔森坐在一起,遥话当年的战火生涯。
两人热烈的说着,竟像是忘记了年龄、忘记了时光,忘记了所有的苦痛,回忆着当年的每一场激战,讨论着每场战役的战术问题,说到忘情时,两人会不约而同的拍着自己的大腿,大笑与大骂。
那样神采奕奕的表情,仿佛他们不是年过七旬的老人,还是当年的热血男儿。
小张和念卿两个后辈也与他们坐在一起,津津有味的听着当年那些战地奇闻与故事。
韩婉婷看着这不同时代的四个男人,忍不住用手里的相机将这一幕悄悄的拍了下来。
偶然重逢的老兵与老兵的后代们,这也许是人世间最温馨与美好的一刻了吧。
闲谈间,狄尔森得知,这位看起来满面风霜,身体并不好的老人竟是黄埔军校第十五期炮兵科的学员,顿时更加对他肃然起敬。
作为老人的学弟与校友,狄尔森不无心酸的握着杨连贵的手,低声道: “学长,还记得我们的校歌吗?毕业的时候,我们都是唱着校歌和军歌走上战场的。
” 老人枯瘦的脸上扬起一抹笃定的笑容,轻轻的用走调沙哑的声音唱道: “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终始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 狄尔森含着眼泪,与他一起低声唱着这首当年入校时就会唱的黄埔军歌。
时光如梭,他们都已经从当年入校时的年轻小伙变成了今天白发苍苍的老人,尽管五音不全,荒腔走板,可歌词的每一个字他们都没有忘记。
那时他们最风华正茂的时候,也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这段时光早已深深的镌刻在他们的心上,脑海中,任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他们都无法忘却。
唱着,唱着,老人原本就低沉的声音
” “久仰久仰。
新三十八师的大名我老早就听说了!你们真是好样的,仁安羌那一仗,实在是给我们中国军人挣了脸啊!” “过誉过誉了。
未请教,您是?” “我是二十军一一六师中尉副连长杨连贵。
” “长官好!” 已经退伍多年的狄尔森一听见这些熟悉的称谓,顿时仿佛时光倒流了几十年,几乎是下意识的,他站起身来,向着杨连贵敬了一个极为标准的军礼,恭敬的神色让大约是太多年没有得到过尊敬的老人激动的热泪盈眶。
他的身形已经佝偻的不成样子,却拒绝了念卿与小张好意的搀扶,尽管有些艰难,却坚持着自己扶着一旁的残碑站了起来,用颤抖的手向狄尔森回敬了军礼。
两个老兵,在素昧平生,却在几十年后,相遇在当年曾经拼杀过的战场上。
这样一幕,温情却又悲怆,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禁不住红了眼眶。
也许是经过了太多的苦难岁月,所以这位当年的副连长已经习惯性的选择了缄默,对解放后那些岁月是如何度过的只字未提。
但一说起当年的军队生涯,老人仿佛寻回了曾经的荣耀与身上的光环,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眼睛里闪烁着与年岁天壤之别的激越目光,与曾经的战友狄尔森坐在一起,遥话当年的战火生涯。
两人热烈的说着,竟像是忘记了年龄、忘记了时光,忘记了所有的苦痛,回忆着当年的每一场激战,讨论着每场战役的战术问题,说到忘情时,两人会不约而同的拍着自己的大腿,大笑与大骂。
那样神采奕奕的表情,仿佛他们不是年过七旬的老人,还是当年的热血男儿。
小张和念卿两个后辈也与他们坐在一起,津津有味的听着当年那些战地奇闻与故事。
韩婉婷看着这不同时代的四个男人,忍不住用手里的相机将这一幕悄悄的拍了下来。
偶然重逢的老兵与老兵的后代们,这也许是人世间最温馨与美好的一刻了吧。
闲谈间,狄尔森得知,这位看起来满面风霜,身体并不好的老人竟是黄埔军校第十五期炮兵科的学员,顿时更加对他肃然起敬。
作为老人的学弟与校友,狄尔森不无心酸的握着杨连贵的手,低声道: “学长,还记得我们的校歌吗?毕业的时候,我们都是唱着校歌和军歌走上战场的。
” 老人枯瘦的脸上扬起一抹笃定的笑容,轻轻的用走调沙哑的声音唱道: “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终始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 狄尔森含着眼泪,与他一起低声唱着这首当年入校时就会唱的黄埔军歌。
时光如梭,他们都已经从当年入校时的年轻小伙变成了今天白发苍苍的老人,尽管五音不全,荒腔走板,可歌词的每一个字他们都没有忘记。
那时他们最风华正茂的时候,也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这段时光早已深深的镌刻在他们的心上,脑海中,任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他们都无法忘却。
唱着,唱着,老人原本就低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