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关灯
    作为人类只能够生存在作为人类本身的范围之内,想要脱离人类本身去像神一样思考和生活是不可能的。

     人本身是有缺陷的,不是完整自足的,这就是次郎的看法。

     不过在这之前,作为希望能够有穷尽一切可能性的人类,次郎要明白人类存在的种种可能性的限度。

     分类学是一种发现事物之间不同点的学问。

    人――男人――女人,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分类学的应用,然后由这种分类各自生成自己的内部的定义,这些定义逐渐成为人类的基础概念的集合,大的同类事物内部不断地被演化分出小的类别来,揭示了人类认识的进步。

    作为社会学,政治学等等学科上把人类自身划入分类的行为,人类不断地在实践中证实分类学成熟的应用――黑人、白人、黄种人――雅利安人、盎格鲁?撒克逊人、蒙古人种、印第安人、毛利人――日本人、中国人、美国人――同志、敌人等等,举不胜举。

    在社会和历史中不断地区分我者和他者是一个重要的主旋律――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其实这就是哲学最重要的任务――认识你自己。

     明白这一点是相当有意义的,对于佐佐木来说,有了这么一个认识的规律就可以让他很清楚地了解到掌握一切知识的方法,即使他现在仍然不时时陷入沉思和抱着大部头的书狂K,但是对于一个已经有了了解整个世界钥匙的人来说,他已经能够逐渐放松自己过于紧张的情绪,让自己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协调了。

     于是,他的老师逐渐发现――佐佐木次郎是一个天才儿童,呃,天才少年。

     第四章天才 人们是怎样认定一个天才的呢?在此之前一定要明白平凡的人的局限,他们的属于自己的描述世界的坐标轴有限,并且不完备。

    这个世界从人类整体的角度讲,是由人类中的天才来描述的,这些人中间有孔子、老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乔达摩?悉达多、耶稣,还有笛卡尔、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等,人类培养天才乃是扩展人类本身,站在天才面前不敏感地感觉到天才在某方面超越自己的完备感,乃是迟钝的人。

     但是宫城美幸老师不是这样的人,于是她能够明白自己的学生中间有一个天才。

     “在看什么书?”美幸老师走到次郎的身边问道,这节课是自习读书课,大家可以各自读着自己带来的书,也可以去图书馆。

     次郎把书翻过来给美幸老师看了看书皮是钱穆的《中国史学名著》。

    美幸老师从字面上大概明白是什么样子的书,不禁有点吃惊地问道,“看得懂吗?” “还好,”次郎点了点头,“宾四先生的文字还算比较直白的,要是梁启超的书读起来就痛苦得多了。

    ” 宫城美幸老师顿时觉得汗从额头上流了下来,从京都女子师范学院的文学系毕业的美幸老师还稍微听过梁启超的名字,但是钱宾四她就完全不知道是谁了。

    看到教室里面没有多少学生,不少人都借着这个自习的时间跑出去玩去了,宫城老师大约觉得自己也没什么事情,就在次郎的身边坐了下来。

     “喜欢中国文化还是什么?”美幸老师好奇地问道,“你也可以看看……竹内好的书啊!”美幸老师想了一下才记起来一个研究中国文学的专家和哲学家,同时说这番话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带着一点希望日本文化思想得到认同的希望,虽然这是不自觉的,完全是出于日本文学专业毕业生的本能。

     “相比较而言,我对于中国人的想法比较感兴趣而已。

    ”次郎偏了偏头,看到自己老师的眼睛中间闪闪的好奇的光芒,也起了继续说下去的兴趣。

    “相比较中国人日本人过于识时务,同时又过于非理性了,当然,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的历史委实没有什么新奇有趣的地方,在我自己看来。

    ”看到老师嘴角过于惊讶的笑容,次郎补充道。

     “日本人对于环境的熟悉非常快,思想转变也很容易,对照着我们的邻国在和我们同样的情况下的举动来看,就非常有意思。

    也许是因为我过于熟悉日本人本身了,所以我老是想为什么中国人要这么做,这么想。

    ”次郎耸了耸肩膀,美幸老师看起来像是也感兴趣了,督促着说道,“举个例子来说说。

    ” “以历史来说明,从梁启超提出‘史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