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关灯
小
中
大
苏苏和夏薇薇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嘻嘻哈哈地看着电视,肆无忌惮地打闹着,一副主人做派,倒是把大包小包远道而来的蔡如冰和蔡菡菡映衬得像是两个外来客。
“怎么回事?怎么这几个小的还在?”蔡如冰把夏永明拖到书房的一角质问道:“不是说她已经彻底走了吗?” 夏永明摊了摊手,说道:“我说她走了,没说孩子也走了啊。
这是她跟我立下的条件,只有同意让她的这几个孩子继续留在家里生活,她才答应离婚。
她也是说孩子习惯了住在这个城市,怕换个环境适应不了。
” “什么意思?就是说以后这几个小孩就跟着我们一起生活了?你之前怎么没跟我说过呀!我才不要帮她养孩子。
”蔡如冰瞪大了眼睛。
夏永明压低了声音,说道:“一起住就一起住,别那么大惊小怪。
她们两个已经上初中了,寄宿学校,也就周末也节假日偶尔回来。
再说了,她们和菡菡年龄相近,也能做伴。
” “做伴?我的女儿不需要她们做伴!”蔡如冰气呼呼地喊道:“既然我来了,和邵家惠有关的东西全部都要搬走!” 夏苏苏和夏薇薇长得和邵家惠极为相似,是当之无愧的“和邵家惠有关的东西”。
蔡如冰只要一瞄到她们两个,就仿佛看见了邵家惠那张尖下巴的狐狸脸,让她浑身不自在。
蔡如冰和夏永明两个人僵持在书房里。
夏永明好话说尽,蔡如冰依然毫不松口。
夏永明眼下正是需要她的时候。
虽然退居里士满多年,但她与夏永明一直保持着联系,偶尔也帮夏永明出谋划策。
蔡如冰想出来的点子,夏永明是很认可的。
蔡如冰和夏永明一起创业,对喷花工艺相当了解,最开始的那个喷花厂里,有不少骨干都是蔡如冰招募来的。
后来蔡如冰和夏永明拆伙,但有不少人依然认定蔡如冰才是那个名正言顺的老板娘。
邵家惠虽然年轻娇媚,但属实不懂经营,与生意相关的事是完全插不上手。
近几年公司效益不好,夏永明迫切需要一个得力的合作对象。
再加上邵家惠总是因为蔡如冰的事不断作闹,夏永明索性和她离了婚,再向蔡如冰抛去了橄榄枝。
蔡如冰没有拒绝。
蔡如冰是传统出身的隐忍女人,即使夏永明做了许多不地道的事,她依然还是想要领证。
毕竟领证对她来说,意义非凡。
她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证,而是要平反她这么多年的屈辱岁月,是要丢掉情人小三的帽子,是要让蔡菡菡彻底告别“私生女”的称呼。
见蔡如冰没有退让,夏永明索性开启了强硬模式,拿领证作为威胁。
“本来打算按照你说的,等安顿好了之后就去领证。
已经答应你,让你直接进公司,股权也会分给你。
你要当正房,就得拿出正房的气魄和格局来,这几个小孩子你都容不下?现在你连这一点都不变通,那我觉得领证也可以暂缓了。
”
“怎么回事?怎么这几个小的还在?”蔡如冰把夏永明拖到书房的一角质问道:“不是说她已经彻底走了吗?” 夏永明摊了摊手,说道:“我说她走了,没说孩子也走了啊。
这是她跟我立下的条件,只有同意让她的这几个孩子继续留在家里生活,她才答应离婚。
她也是说孩子习惯了住在这个城市,怕换个环境适应不了。
” “什么意思?就是说以后这几个小孩就跟着我们一起生活了?你之前怎么没跟我说过呀!我才不要帮她养孩子。
”蔡如冰瞪大了眼睛。
夏永明压低了声音,说道:“一起住就一起住,别那么大惊小怪。
她们两个已经上初中了,寄宿学校,也就周末也节假日偶尔回来。
再说了,她们和菡菡年龄相近,也能做伴。
” “做伴?我的女儿不需要她们做伴!”蔡如冰气呼呼地喊道:“既然我来了,和邵家惠有关的东西全部都要搬走!” 夏苏苏和夏薇薇长得和邵家惠极为相似,是当之无愧的“和邵家惠有关的东西”。
蔡如冰只要一瞄到她们两个,就仿佛看见了邵家惠那张尖下巴的狐狸脸,让她浑身不自在。
蔡如冰和夏永明两个人僵持在书房里。
夏永明好话说尽,蔡如冰依然毫不松口。
夏永明眼下正是需要她的时候。
虽然退居里士满多年,但她与夏永明一直保持着联系,偶尔也帮夏永明出谋划策。
蔡如冰想出来的点子,夏永明是很认可的。
蔡如冰和夏永明一起创业,对喷花工艺相当了解,最开始的那个喷花厂里,有不少骨干都是蔡如冰招募来的。
后来蔡如冰和夏永明拆伙,但有不少人依然认定蔡如冰才是那个名正言顺的老板娘。
邵家惠虽然年轻娇媚,但属实不懂经营,与生意相关的事是完全插不上手。
近几年公司效益不好,夏永明迫切需要一个得力的合作对象。
再加上邵家惠总是因为蔡如冰的事不断作闹,夏永明索性和她离了婚,再向蔡如冰抛去了橄榄枝。
蔡如冰没有拒绝。
蔡如冰是传统出身的隐忍女人,即使夏永明做了许多不地道的事,她依然还是想要领证。
毕竟领证对她来说,意义非凡。
她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证,而是要平反她这么多年的屈辱岁月,是要丢掉情人小三的帽子,是要让蔡菡菡彻底告别“私生女”的称呼。
见蔡如冰没有退让,夏永明索性开启了强硬模式,拿领证作为威胁。
“本来打算按照你说的,等安顿好了之后就去领证。
已经答应你,让你直接进公司,股权也会分给你。
你要当正房,就得拿出正房的气魄和格局来,这几个小孩子你都容不下?现在你连这一点都不变通,那我觉得领证也可以暂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