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灯
小
中
大
刘大哥迟疑了一下:“是啊,面相瞧着也不似传闻中人,果然人不可貌相。
” 方姓狱卒道:“周檀这厮满身恶名,如今也算是遭了报应了。
” 两人不过寥寥几句,却在曲悠心中砸出了惊天骇浪。
周檀? 曲悠考大学时没想好兴趣方向,承母业学了法律。
考研时她才发现自己是彻头彻尾的文史哲爱好者,便跨考了古代史,借着本科专业知识,专修胤史中的刑名律法,一路读到博士,写了论文若干。
算起来,她研究大胤律法已有六年了。
此科枯燥,她师姐搞美食风物,已经出了两本书,成了个不大不小的学术界网红;她导师和同门做的是北胤风流人物史,讲座场场爆满。
她的研究冷之又冷,在国内都找不出几个专门的同行者。
导师曾问过她为何对大胤的律法情有独钟,她也仔细思考过。
胤史卷帙浩繁,四卷刑法志,含了十二场大大小小的变法,胤律重修二十四次,最大的一次是明帝重景年间增补的《削花令》。
照曲悠一个法学生的眼光来看,《削花令》对胤律的增补条款甚至完全不似出自古人之手,其间蕴含着大量西方和现代法律融合时代的变形,非常有意思。
可惜即使《削花令》在当时被人以雷霆之力推行了下去,后来还是被废除了。
她绞尽脑汁地想找出《削花令》的主修人,可此人完全佚名,在史书中无影无踪,甚至有牵扯的人都很少,只有在当朝宰辅周檀个人文集的犄角旮旯里,她找到了一句语焉不详的、赠予佚名的三个字 “朝闻道”。
周檀此人是个声名狼藉的大佞臣,但正是他在明帝年间手段强硬地推行了变法,曲悠对他的狠辣不寒而栗,却也有一丝敬佩。
而且,她对他与佚名到底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十分好奇。
曲悠扒遍胤史,全无头绪,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沉沉睡去,却于梦中得了周檀身上唯一一件御寒的外衣。
这一件赠衣和对方颤抖的修长双手在她心中凝出了一种近乎哀愁的慨叹他竟是如此清丽易碎的佞臣。
曲悠恍惚地回忆起,手边铜缸上,正是北胤风行的莲花纹饰。
梦境却在此时戛然而止,手持镣铐的两名狱卒尚未走远,曲悠的手浸入铜缸中的雨水,然后被一阵溺水般的窒息彻底淹没。
视野重新明亮的时候,她看到了一场空濛的雨。
周檀坐在长廊檐下,目不转睛地看着面前一棵系了红绸的杏花树,杏花开满了,大抵是春三月。
他腿上盖着御
” 方姓狱卒道:“周檀这厮满身恶名,如今也算是遭了报应了。
” 两人不过寥寥几句,却在曲悠心中砸出了惊天骇浪。
周檀? 曲悠考大学时没想好兴趣方向,承母业学了法律。
考研时她才发现自己是彻头彻尾的文史哲爱好者,便跨考了古代史,借着本科专业知识,专修胤史中的刑名律法,一路读到博士,写了论文若干。
算起来,她研究大胤律法已有六年了。
此科枯燥,她师姐搞美食风物,已经出了两本书,成了个不大不小的学术界网红;她导师和同门做的是北胤风流人物史,讲座场场爆满。
她的研究冷之又冷,在国内都找不出几个专门的同行者。
导师曾问过她为何对大胤的律法情有独钟,她也仔细思考过。
胤史卷帙浩繁,四卷刑法志,含了十二场大大小小的变法,胤律重修二十四次,最大的一次是明帝重景年间增补的《削花令》。
照曲悠一个法学生的眼光来看,《削花令》对胤律的增补条款甚至完全不似出自古人之手,其间蕴含着大量西方和现代法律融合时代的变形,非常有意思。
可惜即使《削花令》在当时被人以雷霆之力推行了下去,后来还是被废除了。
她绞尽脑汁地想找出《削花令》的主修人,可此人完全佚名,在史书中无影无踪,甚至有牵扯的人都很少,只有在当朝宰辅周檀个人文集的犄角旮旯里,她找到了一句语焉不详的、赠予佚名的三个字 “朝闻道”。
周檀此人是个声名狼藉的大佞臣,但正是他在明帝年间手段强硬地推行了变法,曲悠对他的狠辣不寒而栗,却也有一丝敬佩。
而且,她对他与佚名到底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十分好奇。
曲悠扒遍胤史,全无头绪,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沉沉睡去,却于梦中得了周檀身上唯一一件御寒的外衣。
这一件赠衣和对方颤抖的修长双手在她心中凝出了一种近乎哀愁的慨叹他竟是如此清丽易碎的佞臣。
曲悠恍惚地回忆起,手边铜缸上,正是北胤风行的莲花纹饰。
梦境却在此时戛然而止,手持镣铐的两名狱卒尚未走远,曲悠的手浸入铜缸中的雨水,然后被一阵溺水般的窒息彻底淹没。
视野重新明亮的时候,她看到了一场空濛的雨。
周檀坐在长廊檐下,目不转睛地看着面前一棵系了红绸的杏花树,杏花开满了,大抵是春三月。
他腿上盖着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