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关灯
    注:①“一代有一代之所胜”一说出自清代学者焦循,后为王国维、胡适等继承发展,认为文学时移世易,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专擅的文学种类。

     ②关于中古概念的使用在学界并非绝对,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魏晋南北朝时段的研究者习惯自称中古,而近十年来,宋至明的学者也有用“中古”自称的趋势,这是对标西方汉学界middlePeriod的概念,部分学者把它翻译成“中叶”,而非中古。

     不过中古概念扩大化确实是个趋势。

    比如去年在耶鲁召开的第三届middlePeriodchina,宋及宋以后的学者居然占了一多半!时间段则定为220-1600年,设置得如此宽泛,虽说能打破壁垒,却丧失了使用中古概念的深层含义。

     ③把文学局限于诗词小说一类有限的文学体裁的认知其实来源于西方近代literature代表的纯文学观念。

    我国自古便有广义文学观,章太炎释文学言:“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按照章氏的说法,则文学两字网罗者甚大。

     今日少数古典文学研究之重镇院系仍有秉承传统而并重文献学、文字训诂学、史学等科目者,而非仅以纯文学自限。

     ④中古是世家门阀的时代,截止到唐末,自宋以后门阀消亡,彻底开启平民社会至于今。

    以黄河为比喻,中古就相当于黄河拐弯处,浪大流急,水情复杂。

    自此之后,黄河改道,风貌大变。

    坊间有一句传言“唐之事近于古,宋之事近于今”,倒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中古的分水岭地位。

     不过这句话是一则学术谣言,传谣者每每把这句话归于陈寅恪,甚至还被引到论文里去,也算咄咄怪事。

    陋见所及,陈先生没说这句话。

    我猜测此则谣言的原型或许是刘伯骥先生在《宋代政教史》中说“唐之治近于古,宋之治近于今”。

     总之,中古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其文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