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灯
    明,揪住这一点不放,说自己昨晚喂的粟米早已消尽,是那老者今早偷鸡之后再喂食的豆子,你又该如何分辨?” “孩儿……”宋慈茫然地摇了摇头,“孩儿没想过。

    ” “破鸡辨食,不过是小聪明罢了。

    ”宋巩放缓了语气,“这世道混杂,是非善恶,未必如你看到的那样。

    那老者挑笼疾走,行色匆匆,鸡笼肮脏破旧,六只鸡却毛色鲜丽,不似农家所养,倘若真是那老者偷来的呢?未必是从那孩子家中偷来的,也可能是偷自别处。

    这样的争论,该当报与官府,由官府查清是非曲直,加以定夺。

    你还太小,有些事还不明白。

    你会慢慢长大,会遇到很多事,凡事要少靠小聪明,更应该踏实稳重才是。

    无论是遇事,还是求学问,都该如此。

    ” 宋慈听得似懂非懂,点了点头。

     “慈儿还这么小,能有自己的想法,站出来化解他人争端,已经很了不起了。

    再说刚才那孩子,看着也不是什么好人家的孩子。

    ”禹秋兰微笑着将宋慈揽入怀中,轻轻抚摸宋慈的头,“娘就觉得慈儿做得很对。

    ” 宋慈感受着母亲怀里的温度,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接下来的整个白天,宋慈一直待在行香子房里,没有再出过门,直至夜幕降临。

    经历了白天的事,再加上好友欧阳严语突然相邀,宋巩不打算再去观看林遇仙的幻术了。

    但禹秋兰想去,宋慈因为白天的事已经很失落了,连话都变少了许多,她不想让宋慈更加失望。

    她让宋巩安心去太学赴约,她打算独自带宋慈去观看幻术。

    宋巩不太放心,毕竟禹秋兰是初来临安,叮嘱了好几遍中瓦子街怎么走,直到禹秋兰一连说了好几声“知道了”,微笑着催促他去赴约,他才离开客舍去了太学。

     中瓦子街并不难找,从锦绣客舍向东至众安桥,再沿御街一路南下,便能抵达。

    百戏棚那就更好找了,在中瓦子街上随便寻人一问,便能知其所在。

    禹秋兰带着宋慈来到这里时,百戏棚内已满是看客。

    戏台的正前方摆放了不少座椅,但那儿是一座难求,坐的都是有钱人,更多的市井看客只能站着挤在周围。

    稍好些的位置已经被挤得满满当当,禹秋兰只能在边角上寻了处地儿,这里人稍少一些,能勉强看到戏台。

    宋慈却不在乎这些,被母亲抱了起来,目不转睛地望着戏台,只盼着玄妙非凡的幻术快些开始。

     过不多时,大幻师林遇仙登台,其人身披雪色长袍,手托青白瓷碗,胡须半白,面色红润,便如画里走出来的仙人一般。

    只见林遇仙端起瓷碗,里面装着清水,被他咕嘟咕嘟灌进了肚子里。

    他绕台走了一圈,向各方看客展示瓷碗,以示碗中空无一物。

    这一圈走下来,他脸色逐渐发白,捂住肚子作难受状,似乎刚才那碗水不干净,喝坏了肚子。

    忽然间,他嘴一张,喝下去的水全吐了出来,被他用瓷碗接住,装了满满一大碗。

    可他仍然一脸难受,喉头一哽,一团红影落入碗中,竟是一条鲜活的小红鱼。

    他又接连张口作呕,不断吐出红影,片刻间,碗里便有了六条小红鱼。

    他倾斜瓷碗,示与台下看客,只见碗中六条小红鱼摇头摆尾,甚是可爱。

     百戏棚内顿时响起了响亮的掌声。

    宋慈还是头一次观看幻术,惊奇之余,心里却惦记着母亲,让母亲快些放他下来,生怕母亲手臂受累。

     禹秋兰微笑着点点头,正打算把宋慈放下歇一歇时,一个妇人从戏台前绕过,来到了她面前。

    那妇人是林遇仙的妻子,也算是这幻术班子的女班主,她朝戏台正前方指了一下,那里空出来了一把椅子,说是坐在那里的客人临时有事离开了,她看禹秋兰抱着孩子挤在人群中实在辛苦,就让禹秋兰过去坐。

    禹秋兰不想麻烦别人,可那女班主实在和蔼可亲,一再相请,又说自己也是有孩子的人,见不得其他做母亲的受苦,反正椅子空着也是空着。

    禹秋兰难以推却,只好连声道谢,随那女班主过去,抱着宋慈在椅子上坐了。

     这位置正对戏台,离得很近,前方又无遮挡,宋慈只需稍稍抬头,戏台上的一切便尽入眼中。

    只见林遇仙站到了戏台的正前方,冲台下看客拱手,大声说道:“在下林遇仙,打嘉兴乡下来,机缘巧合,得以在此献艺,些许微末道行,让各位贵客见笑了。

    ”和气地笑了几声,“在下每日只献三艺,方才这‘口吐活鱼’是第一艺。

    接下来的第二艺,唤作‘喷噀成画’。

    ”说罢大袖一招,早就候在台下的几个戏工搬上一张桌子,桌上摆放着数只茶盏和一只大碗,茶盏中不是茶水,而是五颜六色的染料。

     林遇仙将各色染料倒在大碗里,花花绿绿,五彩斑斓,又倒入清水,搅和均匀。

    他缓缓念起咒语,祝祷了片刻,忽然高仰起头,将一大碗染料喝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