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关灯
    我想,那就写一个桃花源做礼物,送给自己吧。

     春寒料峭的三月里,我甚至等不及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就马不停蹄地动笔。

     自己做读者时,一直吐槽网文越来越同质化找不到文看,那么我想尝试着做一点微小的努力,至少写篇自己能看得下去的。

     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取向。

    温柔,善良,尊重,爱的能力,师生之谊,家国之慨,旧日读书人所信奉的一切都在分崩离析,被解构似乎成了传统价值观的宿命。

    可我受够了疯子和病娇、自私自利和无病呻吟。

    仍然想在这个精神世界飘摇动荡的时期,写一写情绪稳定、心胸开阔,做实事的人。

    他们知疾苦、有仁心,优秀但接地气,不困在斗室中做学问,他们以山川厚土为校,以实践人民为师。

    这样的人相爱,会成为真正的知己。

     我想写一写大地上行走的读书人。

     是为“地中行”。

     于是,有了黎历李三代师生对君子之风的传承,姚家兄妹深入田垄百折不回。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这是一篇耽美。

     自己看耽曾被作者捧男踩女气得如鲠在喉,也曾为耽美背负厌女骂名扼腕叹息。

    作为一个直女,我正视自己对异性的审美欲望,但这不妨碍我由衷地欣赏和喜爱女性。

     我想写一写不为衬托男人而存在的女角色。

    一个像兽,霸气张扬;一个像草,蓬勃倔强;一个像水,至柔至刚。

     耽美本应是女性为自身欲望发声之剑锋,而非背刺同胞饮血啖肉之匕首。

     想写的这么多,难免芜杂。

    最后落地的,还是一个小故事,一个爱情故事。

    一切宏大,都应落实于微小;一切抽象,都应着眼于具体。

     写这个故事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个人的实践。

    我因热爱而选择中文系,自信知道什么样才是好的通俗小说,然而众所不周知(哈哈),中文系只培养批评家不培养作家。

     新梁遗址是小历的课题,知行合一是我的课题。

     说来不怕大家笑话,我自知天资浅薄、才华欠奉,却是好大一个理想主义者。

    创作出真正有价值、能打动人的作品,是我想要为之努力一生的事。

    因此常常觉得,姚哥和小历与我同在。

    他们在文字中践行他们的理想,我在世界上践行我的理想,坐公交的某个瞬间,他们就在后排望着相同景色(好大一个笨蛋,他俩会坐公交吗…),逛遗址公园的中途,他们谈笑着擦肩而过……我们平行着重叠,灵魂同频颤动。

    他们在每个心潮起伏的刹那降临,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