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关灯
小
中
大
“遵命。
” 何履光把门关上,正欲上榻,忽然听到耳畔一阵嗡嗡作响,不知何时又有一只蚊子钻了进来。
岭南经略使挥起巴掌,想要拍死,才好继续云雨。
可那蚊子却狡黠之至,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一直折腾到凌晨也没消停。
四月十日,阿僮第三次站在路边,看着李善德的试验马队忙碌。
“城人言而无信,说好了接家人过来,现在倒要跑回长安了。
就不该给你荔枝!”她气呼呼地折断一根枝节,丢在地下。
李善德只得宽慰道:“这次若成功了,你便是专贡圣人的皇庄,周围谁都不敢欺负你了。
”阿僮双眼一瞪:“谁敢欺负我?” 李善德知道这姑娘是刀子嘴、豆腐心,骂归骂,荔枝可是一点没短缺,还叫来好多人手帮忙处理。
他拍着胸脯说,岭南我肯定还回来,给你们多带长安的美酒!阿僮这才稍微消了点气。
“这回真能成吗?” “不知道。
但我只有这一次机会了,不得不全力而为。
” 这一次的马队,始发一共有五匹马,沿途配置约二十匹。
但它们的装备,和前两次却截然不同。
每一匹马后,只挂一个双层瓮。
内瓮培着松软的肥土,外层灌入清水。
但每一个瓮的水土比例不尽相同。
李善德事先请了一批熟峒佣工,从过壳的荔枝树支干切下去,截下约莫三尺长的分杈。
尾端斜切,露出一半茎脉,直接扎入瓮中水土。
在分杈的上端,裁出三条细枝,上面挂着约莫二十枚半青荔枝。
李善德还苦心孤诣请了石门山里的生峒,用上好的买麻藤编了五个罩筐,从上面套住树冠。
这样一来,既可以防止荔枝因为颠簸在途中脱落,也能透水透气,让荔树苟活。
李善德把这段时间他所能想到的所有办法,都整合到了一块,命名为“分枝植瓮之法”。
这种办法能不能到长安,不确定,但每一瓮,会毁掉至少一棵荔枝树,这让阿僮心疼唠叨了很久。
但这个灵光一现,只能解决一半问题。
真正的考验还在路上,所以他不得不跟着。
这次试验至关重要,苏谅也赶来出相送。
他看到李善德也翻身上马,准备随队出发,有些担心地仰头道:“大使你这身子骨,能追得上马队的速度吗?别累死在中途啊。
”李善德一抖缰绳,悲壮慨然道: “等死,死国可乎?” 第四章 江南西道南边有一处大庾县,正南即是五岭之一的大庾岭。
从梅关驿道北上,这里是必经之地。
县内群山耸峙,三道岭壁封住了三面方向,只留一条狭长的池水盆地可以向东通去虔州。
往返此间的行商,只能沿着山坳底部的水岸前行。
驿路逼仄,两侧苍山对倾而立,仿佛随时要倒下来似的,遮住了大半片青天。
要一直走到三十里外的南安镇,视野方才舒展,如雨过天晴一般。
是以这一段路,被客商们称为天开路。
李善德跟随着试验马队一路马不停蹄,过韶州、穿梅关,然后沿着天开路朝南安镇赶去。
那里有第二批马匹早早等待,轮换后继续前进。
天开路附近,带“坑”字的地名颇多,诸如黄山坑、邓坑、禾连坑、花坑等等。
盖因地势不平,高者称丘,低者称坑。
赶路再急,在这一段也得放缓脚步,否则一下不慎跌伤,可就全盘皆输。
此时他们正穿过一个叫铁罗坑的地方,诸骑都把速度降下来。
李善德骑术不行,加上年纪大了,这一路强行跟跑下来,屁股与双髀都酸疼不
” 何履光把门关上,正欲上榻,忽然听到耳畔一阵嗡嗡作响,不知何时又有一只蚊子钻了进来。
岭南经略使挥起巴掌,想要拍死,才好继续云雨。
可那蚊子却狡黠之至,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一直折腾到凌晨也没消停。
四月十日,阿僮第三次站在路边,看着李善德的试验马队忙碌。
“城人言而无信,说好了接家人过来,现在倒要跑回长安了。
就不该给你荔枝!”她气呼呼地折断一根枝节,丢在地下。
李善德只得宽慰道:“这次若成功了,你便是专贡圣人的皇庄,周围谁都不敢欺负你了。
”阿僮双眼一瞪:“谁敢欺负我?” 李善德知道这姑娘是刀子嘴、豆腐心,骂归骂,荔枝可是一点没短缺,还叫来好多人手帮忙处理。
他拍着胸脯说,岭南我肯定还回来,给你们多带长安的美酒!阿僮这才稍微消了点气。
“这回真能成吗?” “不知道。
但我只有这一次机会了,不得不全力而为。
” 这一次的马队,始发一共有五匹马,沿途配置约二十匹。
但它们的装备,和前两次却截然不同。
每一匹马后,只挂一个双层瓮。
内瓮培着松软的肥土,外层灌入清水。
但每一个瓮的水土比例不尽相同。
李善德事先请了一批熟峒佣工,从过壳的荔枝树支干切下去,截下约莫三尺长的分杈。
尾端斜切,露出一半茎脉,直接扎入瓮中水土。
在分杈的上端,裁出三条细枝,上面挂着约莫二十枚半青荔枝。
李善德还苦心孤诣请了石门山里的生峒,用上好的买麻藤编了五个罩筐,从上面套住树冠。
这样一来,既可以防止荔枝因为颠簸在途中脱落,也能透水透气,让荔树苟活。
李善德把这段时间他所能想到的所有办法,都整合到了一块,命名为“分枝植瓮之法”。
这种办法能不能到长安,不确定,但每一瓮,会毁掉至少一棵荔枝树,这让阿僮心疼唠叨了很久。
但这个灵光一现,只能解决一半问题。
真正的考验还在路上,所以他不得不跟着。
这次试验至关重要,苏谅也赶来出相送。
他看到李善德也翻身上马,准备随队出发,有些担心地仰头道:“大使你这身子骨,能追得上马队的速度吗?别累死在中途啊。
”李善德一抖缰绳,悲壮慨然道: “等死,死国可乎?” 第四章 江南西道南边有一处大庾县,正南即是五岭之一的大庾岭。
从梅关驿道北上,这里是必经之地。
县内群山耸峙,三道岭壁封住了三面方向,只留一条狭长的池水盆地可以向东通去虔州。
往返此间的行商,只能沿着山坳底部的水岸前行。
驿路逼仄,两侧苍山对倾而立,仿佛随时要倒下来似的,遮住了大半片青天。
要一直走到三十里外的南安镇,视野方才舒展,如雨过天晴一般。
是以这一段路,被客商们称为天开路。
李善德跟随着试验马队一路马不停蹄,过韶州、穿梅关,然后沿着天开路朝南安镇赶去。
那里有第二批马匹早早等待,轮换后继续前进。
天开路附近,带“坑”字的地名颇多,诸如黄山坑、邓坑、禾连坑、花坑等等。
盖因地势不平,高者称丘,低者称坑。
赶路再急,在这一段也得放缓脚步,否则一下不慎跌伤,可就全盘皆输。
此时他们正穿过一个叫铁罗坑的地方,诸骑都把速度降下来。
李善德骑术不行,加上年纪大了,这一路强行跟跑下来,屁股与双髀都酸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