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关灯
    ?功课虽要紧,也别累坏自己的身子呀。

    ” 渊哥儿笑道:“好好好,我听琬姐儿的。

    我会注意的。

    ” 话是这样说,可他到底还是紧张,忍不住又想点灯熬油的读书。

     他这个解元属实是占了些运气。

     今年的大宗师点的是翰林院的梅翰林,外祖父家的衡表哥送了他好些翰林院的老翰林们出的文集,正巧有梅翰林的《饮冰斋文录》。

    他的时间不够把表哥送的五本文录都读完,就先略读了一遍,再着意分析几位翰林喜欢的文风。

     梅翰林为人温和敦厚,文章也是稳扎稳打,几乎不曾见出笔如刀似的锋利,渊哥儿就知道,梅翰林大约喜欢厚重沉稳的文章。

    渊哥儿毕竟年轻,他的文章从前还有些锋芒毕露,瞧见大宗师升座时,他就着意笔下言辞,投了梅翰林的口味,这才被梅翰林点了解元。

     可殿试点名次的,可是圣人,合不合圣人的缘法,那可就看天意了。

     圣人点的前三甲里头,什么类型的都有,谁也不知道圣人到底偏爱的是哪种人才,也就没了捷径可以走。

     渊哥儿也愁得慌。

    前三甲自然可以进翰林院,可二甲之后的,要进翰林院还得考一次庶吉士试,从这许多人里头再选七个进翰林。

     翰林院的掌院只有四品,大部分只有六七品的官。

    但是翰林清贵啊,朝廷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入翰林,不进内阁”,内阁的阁老们都是从翰林院选来的。

    再者说了,外放的掌管一州举业学政,就是俗称的大宗师,就是正三品。

    乡试主考官也是由翰林院的官员前去。

     可以说天下文脉在翰林一院。

     渊哥儿当然想进翰林,对前程最好。

    卿垣当年无缘进翰林院,也是同其他大部分进士们一样,外放做官。

    甚至有些只能从县丞县令这样的小官做起。

     若不是卿垣有个做京官的爹,和正三品官的老丈人,他到五十岁也别想回去。

     渊哥儿就盼着自己能高中,拼一把进翰林院,成为家里撑门户的真正的男子汉。

     兄妹两个聊了一会儿,琬月也怕耽误哥哥温书,就回了依兰居。

     日子过得很快,东西已经打点妥当了,卿府众人就由太太苏氏带领着,包了一艘大船,走水路回京。

     蜀州山多,但好在开凿了运河,倒也可以走水路回去。

     琬月一上船就不舒服,晕晕乎乎的,大夫说是晕船。

     苏氏熬了药给她喝,才算是好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