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灯
    她往里走,“哪能让你白忙活啊?你也甭跟我客气,价格随便开。

    ” 游轮上的安保系统很到位,那几件古董就封存在钢化玻璃内,周围有二十四小时巡视的私人保镖和特卫,还有配备的鉴定仪器。

     打眼看过去,是几件瓷瓶和珐琅彩,中间是一件看着暗藏力量的唐代战马,造型规整,釉光如绸。

     唐三彩。

     清初的几个瓷瓶都是一眼货,用不着浪费时间,难辨认真假的是三彩马。

     沈姒上手摸了下马身,轻扣了几下,自然光照过去,透过孔洞映出马脊处不规则的痕迹。

    她沉默地直起身来,调了调仪器观察了下胚体和釉层。

     只两分钟,她将三彩马放了回去。

     “这东西从哪儿收的?”沈姒忽然不着边际地问了一句。

     “抱古斋,说是海里刚出水的,硬是敲了我这个数,”赵东阳伸出三根手指头,晃了晃,“我家老爷子喜欢古董,平时没少倒腾这些,我看开片儿是芝麻碎片和苍蝇翅儿,这才出了手。

    ” 沈姒微顿,摘掉了手套,“你让人把东西收回去吧,这玩意儿我看不好。

    ” “别介啊妹妹,”赵东阳明显没听懂行话,“你可是陈老高足,唯一公开承认的得意门生,你要是说看不好,这行里还有几个人能瞧出门道来?” 话里虽然有恭维的成分在,不过沈姒还真担得起这几句奉承话。

     沈姒在古董鉴定和文物修复方面的造诣确实很高,当初她抱着玩票的心思跟陈老学了两手,并没有入圈的念头。

    偏偏她天赋高,学东西时上手特快,没过多久就在这行里一骑绝尘。

    古玩行里有“南陈北沈,东刘西周”的说法,原本是上世纪的古玩商为了哄抬身价炒出来的,流传到现在自成派系。

    但她十七岁那年就技压四座,占掉了半个沈字。

     “品相不错,胎细,釉子紧密薄,表面有蛤蜊光,色彩融合得也很自然,底板很薄,从釉色到造型再到胎质都很完美,”沈姒尽量耐心地给出细致的解释,“是个好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