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金銮殿包相参太师 耀武楼南侠封护卫

关灯
    马,一同入朝等候。

    仁宗驾临耀武楼,满朝文武随行护驾。

    仁宗登上宝座后,包拯将展昭带到丹墀之下,展昭跪倒参拜。

    仁宗见展昭约三十岁年纪,气宇不凡,举止得体,心中十分满意,便问了问他的家乡籍贯。

    展昭一一清晰作答。

     仁宗接着命他舞剑,展昭谢恩后走下丹墀,公孙策和四勇士早已暗中跟来,将宝剑递给他。

    展昭抱剑来到丹墀,向仁宗叩首,随后掖起袍襟,摆出起手式。

    只见寒光闪烁,一缕银光上下翻飞。

    起初还能看清他身随剑走,到后来便令人眼花缭乱。

    他的剑法中,削砍劈剁、勾挑拨刺,每一招都精妙绝伦。

    满朝文武和丹墀下的众人,无不暗暗称赞,四勇士更是紧张关注,见他舞到精彩之处,由衷佩服:“不愧是‘南侠’!” 展昭施展浑身解数,每一招都用心用意,舞完剑法,以怀中抱月的姿势收势,再次叩首。

    此时他面色如常,气息平稳,丝毫不见疲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仁宗大喜,问包拯:“好剑法!难怪卿家夸奖,他的袖箭又如何试?”包拯奏道:“展昭曾说,夜间能打灭香头之火。

    如今是白昼,只好用较射的木牌,糊上白纸,圣上随意点三个红点,试他的袖箭,不知圣意如何?”仁宗道:“正合朕意。

    ” 其实包拯早已吩咐人准备好木牌,执事人员将木牌呈上,仁宗验看,见上面白纸平整,毫无瑕疵,便提起朱笔,随意点了三个红点,让执事人员随展昭去,至于站立位置由展昭自己决定,因为袖箭的射程和发力,需根据个人习惯,与其他兵刃不同。

     展昭领会圣意,随执事人员下了丹墀,斜走二三十步,估量仁宗能看清,便让人立稳木牌,左右人等退后。

    展昭在木牌前,朝着耀武楼遥拜,然后看准红点,转身向耀武楼跑去。

    跑出约二十步,左手一扬,右手甩出袖箭,只听木牌“啪”的一声;他停住脚步,正对木牌,又是一扬手,木牌上再次传来声响;最后,展昭摆出卧虎姿势,弓腰扭脖,从腋下推出袖箭,木牌被打得剧烈晃动。

    展昭随即俯身,回到丹墀下叩首。

     此时,有人将木牌拿来请仁宗验看。

    只见三支八寸长的袖箭,都钉在红点上,最后一支更是穿透木牌。

    仁宗惊叹不已:“真是绝技!” 包拯又奏道:“展昭第三绝技是纵跃法,需要登高展示,而且要脱去长衣才能灵活施展。

    请让他登上对面五间高阁,圣上可登楼观看,这样看得真切。

    ”仁宗道:“卿言有理。

    ”说罢起身,刚上楼梯,便传旨:“所有大臣随朕登楼,其余人等留在楼下。

    ”太监随即传旨。

    包拯领命,随仁宗缓缓登上高楼。

    仁宗凭栏而坐,众臣环绕左右。

     展昭此时已脱去长袍,扎束停当。

    赵虎不知从哪里端来一杯酒,说:“大哥喝一杯,助助兴,提提气!”展昭接过一饮而尽。

    赵虎还想再斟,展昭已走出数步。

    赵虎自己悄悄喝了三杯,踮着脚朝对面高阁张望。

     展昭来到阁楼下,转身向耀武楼叩拜,然后在平地上小步移动,徘徊片刻。

    突然,他身子一缩,腰背一躬,“嗖”的一声,如云中飞燕般轻盈地跃上高阁。

    仁宗惊喜地说:“卿等看,他怎么转眼间就上去了?”众臣纷纷赞叹。

     展昭为展示本领,走到阁柱旁,双手抱住柱子,身体一飘,双腿翻飞,“嗤嗤”几声,顺着柱子倒爬而上。

    到了柁头处,左手把住,左腿盘在柱上,挺直身子,右手扬起,做出探海姿势。

    仁宗见状,连声叫好,群臣和楼下众人也纷纷喝彩。

     接着,展昭右手抓住椽头,身体飞速旋转,众人见状无不心惊。

    他随即换左手抓椽头,脚尖蹬住檀方,双手交替,两脚挪动,在阁上从东串到西,又从西串到东。

    串到中间时,他突然蜷起双脚,一个翻身,脚跟稳稳落在瓦上,动作干净利落。

     仁宗看到此处,忍不住惊叹:“奇哉!奇哉!这哪里是人,分明是朕的御猫!”在高处的展昭听见此言,立刻在房上向仁宗叩首。

    众人既为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