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学士怀忠假言认母 夫人尽孝祈露医睛
关灯
小
中
大
官又派了四名官兵护送。
包公步行送出大约一箭地的距离,说道:“母亲先去公馆休息,孩儿随后就到。
”娘娘叮嘱道:“吾儿赶路辛苦,不必多礼,也坐轿走吧。
”包公连连称是,这才退下。
等包公离开后,众人纷纷上马,护送着娘娘启程。
这么大的一件事,其他人都被瞒在鼓里,只有公孙策心里十分疑惑,却又猜不透其中缘由。
而且包公和包兴行事极为机密,还先派包兴送密信进京。
公孙策心想此事非同小可,不能随意打听,更不敢向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提起,只能把疑惑藏在心里,暗自纳闷。
且说包兴揣着密信,日夜兼程赶到开封。
府里留守的人都来和他相见,众人纷纷跪地,问候包公的安好。
马夫把马牵去喂养刷洗,这些琐事暂且不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包兴来到内衙,敲响云牌。
里面的妇女问明情况,得知是包兴,连忙告诉丫鬟,丫鬟又禀报给李氏诰命。
李氏诰命此前收到奏报,知道包公铡死了庞昱,一直担心庞太师怀恨在心,会暗中使坏,每天都提心吊胆。
如今突然见包兴独自回来,心中惊骇,急忙命人传他进来。
一见面,夫人先问包公是否安好。
包兴赶忙请安,回答道:“老爷一切平安,特意派小人送来密书一封。
”说完,双手将信呈上。
丫鬟接过,转交给夫人。
夫人先看信封外面写着“平安”二字,便拆开外皮,里面是一个小封套,正中间的签条上写着“夫人密启”。
夫人用金簪挑开封套,抽出信一看,上面写着包公在陈州认了太后李娘娘,为了掩人耳目,暂时以母子相称,还让夫人把佛堂东间打扫干净,准备给娘娘居住。
书信中嘱咐夫人要以婆媳之礼相见,千万不能走漏风声,最后还写着“看后付丙”(即看完烧掉)。
夫人看完信,问包兴:“你还要回去吗?”包兴答道:“老爷吩咐,等小人当面递了书信,就立刻往回赶,在路上迎接老爷。
”夫人说:“这样最好。
你回去告诉老爷,书信里交代的事我都准备好了,让他放心。
也不用写回信了。
”说着,叫丫鬟拿了二十两银子赏给包兴。
包兴连忙谢赏,说道:“夫人要是没别的吩咐,小人喂喂牲口就往回赶了。
”说完,又请了个告辞的安。
夫人点头道:“去吧,好好伺候老爷,不用我多说。
告诉李才,别偷懒。
眼看差使就快结束,就能回来了。
”包兴连连答应,这才退了出去。
府里相熟的人拉着包兴一起吃饭,包兴一边道谢,一边擦脸。
大家坐下后,不免聊起了官场上的事,说起路上如何防备刺客,包公又是怎样铡死庞昱的。
说到这儿,包兴便问:“朝里的庞太师没什么动静吧?”同伴回答:“怎么没有!他还参奏老爷来着。
结果皇上看了他儿子的招供,龙颜大怒,把奏折摔了。
庞太师见状,只好请罪。
皇上算是宽厚,没降罪于他。
不过老爷这可是得罪了庞太师,以后可得多加小心。
” 包兴听了,点点头,又大致说了说在陈州认母的事,好让大家有个准备,省得娘娘的轿子来了,众人盘问起来不好解释。
说完,包兴匆匆吃完饭。
马夫牵过马来,包兴翻身上马,拱手道别,扬鞭而去,迎着包公的队伍赶去。
这边李氏诰命按照书信里的要求,把一切都准备妥当,每天诚心诚意地等着娘娘到来。
一天,前面开道的两名差役回来禀报:“太夫人已经进城,离咱们府上不远了。
”诰命赶忙换上正式的礼服,带着仆妇丫鬟,在三堂后恭敬等候。
不多时,大轿抬到三堂前停下,轿夫和差役退下,仪门也掩上,诰命这才走到轿前。
早有丫鬟掀起轿帘,诰命亲自伸手搀扶,双膝跪地,说道:“不孝媳妇包拯之妻李氏,迎接娘亲,还望婆婆恕罪。
”太后伸手相扶,李氏诰命忙将双手递过去,两人相互一拉。
娘娘说道:“媳妇,快起来。
”诰命轻轻扶着娘娘走出轿子,搀到佛堂净室。
娘娘入座后,诰命递上茶水,又回头吩咐丫鬟,把跟随娘娘的丫鬟带到别的屋子休息。
等屋内没有其他人了,诰命再次跪下,郑重说道:“臣妾李氏,祝娘娘千岁,千千岁。
”太后伸手将她搀起,说道:“
包公步行送出大约一箭地的距离,说道:“母亲先去公馆休息,孩儿随后就到。
”娘娘叮嘱道:“吾儿赶路辛苦,不必多礼,也坐轿走吧。
”包公连连称是,这才退下。
等包公离开后,众人纷纷上马,护送着娘娘启程。
这么大的一件事,其他人都被瞒在鼓里,只有公孙策心里十分疑惑,却又猜不透其中缘由。
而且包公和包兴行事极为机密,还先派包兴送密信进京。
公孙策心想此事非同小可,不能随意打听,更不敢向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提起,只能把疑惑藏在心里,暗自纳闷。
且说包兴揣着密信,日夜兼程赶到开封。
府里留守的人都来和他相见,众人纷纷跪地,问候包公的安好。
马夫把马牵去喂养刷洗,这些琐事暂且不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包兴来到内衙,敲响云牌。
里面的妇女问明情况,得知是包兴,连忙告诉丫鬟,丫鬟又禀报给李氏诰命。
李氏诰命此前收到奏报,知道包公铡死了庞昱,一直担心庞太师怀恨在心,会暗中使坏,每天都提心吊胆。
如今突然见包兴独自回来,心中惊骇,急忙命人传他进来。
一见面,夫人先问包公是否安好。
包兴赶忙请安,回答道:“老爷一切平安,特意派小人送来密书一封。
”说完,双手将信呈上。
丫鬟接过,转交给夫人。
夫人先看信封外面写着“平安”二字,便拆开外皮,里面是一个小封套,正中间的签条上写着“夫人密启”。
夫人用金簪挑开封套,抽出信一看,上面写着包公在陈州认了太后李娘娘,为了掩人耳目,暂时以母子相称,还让夫人把佛堂东间打扫干净,准备给娘娘居住。
书信中嘱咐夫人要以婆媳之礼相见,千万不能走漏风声,最后还写着“看后付丙”(即看完烧掉)。
夫人看完信,问包兴:“你还要回去吗?”包兴答道:“老爷吩咐,等小人当面递了书信,就立刻往回赶,在路上迎接老爷。
”夫人说:“这样最好。
你回去告诉老爷,书信里交代的事我都准备好了,让他放心。
也不用写回信了。
”说着,叫丫鬟拿了二十两银子赏给包兴。
包兴连忙谢赏,说道:“夫人要是没别的吩咐,小人喂喂牲口就往回赶了。
”说完,又请了个告辞的安。
夫人点头道:“去吧,好好伺候老爷,不用我多说。
告诉李才,别偷懒。
眼看差使就快结束,就能回来了。
”包兴连连答应,这才退了出去。
府里相熟的人拉着包兴一起吃饭,包兴一边道谢,一边擦脸。
大家坐下后,不免聊起了官场上的事,说起路上如何防备刺客,包公又是怎样铡死庞昱的。
说到这儿,包兴便问:“朝里的庞太师没什么动静吧?”同伴回答:“怎么没有!他还参奏老爷来着。
结果皇上看了他儿子的招供,龙颜大怒,把奏折摔了。
庞太师见状,只好请罪。
皇上算是宽厚,没降罪于他。
不过老爷这可是得罪了庞太师,以后可得多加小心。
” 包兴听了,点点头,又大致说了说在陈州认母的事,好让大家有个准备,省得娘娘的轿子来了,众人盘问起来不好解释。
说完,包兴匆匆吃完饭。
马夫牵过马来,包兴翻身上马,拱手道别,扬鞭而去,迎着包公的队伍赶去。
这边李氏诰命按照书信里的要求,把一切都准备妥当,每天诚心诚意地等着娘娘到来。
一天,前面开道的两名差役回来禀报:“太夫人已经进城,离咱们府上不远了。
”诰命赶忙换上正式的礼服,带着仆妇丫鬟,在三堂后恭敬等候。
不多时,大轿抬到三堂前停下,轿夫和差役退下,仪门也掩上,诰命这才走到轿前。
早有丫鬟掀起轿帘,诰命亲自伸手搀扶,双膝跪地,说道:“不孝媳妇包拯之妻李氏,迎接娘亲,还望婆婆恕罪。
”太后伸手相扶,李氏诰命忙将双手递过去,两人相互一拉。
娘娘说道:“媳妇,快起来。
”诰命轻轻扶着娘娘走出轿子,搀到佛堂净室。
娘娘入座后,诰命递上茶水,又回头吩咐丫鬟,把跟随娘娘的丫鬟带到别的屋子休息。
等屋内没有其他人了,诰命再次跪下,郑重说道:“臣妾李氏,祝娘娘千岁,千千岁。
”太后伸手将她搀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