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喜相逢师生谈故旧 巧遇合宾主结新亲
关灯
小
中
大
的事,说起事的主谋是我。
我听说后,害怕被杀害,就逃到了海外。
无奈我当时身无分文,连衣食都难以维持。
漂泊到这里后,我看渔民谋生还算容易,原本想以打鱼为生,可当地人向来不准外人分他们的生计。
幸好我女儿织得一手好网,卖给渔民,还能稍微赚点钱。
后来邻居可怜我这个异乡人生活清苦,就让我偷偷把腿脚用漆涂黑,冒充当地人,邻居认我做亲戚,大家才允许我捕鱼,这样我才能勉强糊口。
近来朝廷的情况怎么样?主上有没有复位的消息?贤契你到海外来,有什么事情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唐敖叹了口气,说:“原来老师是被人陷害,才流落异乡的。
要不是今天遇到,我怎么会知道呢。
近年来,唐家宗室几乎被武后杀光了。
主上虽然还没有复位的消息,但幸好远在房州,还没有受到波及。
我今年春天侥幸考中科举,却因为当年和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结盟的事,被人参奏‘胡乱结交匪类’,又被降为普通书生。
我志向没有实现,在这尘世中碌碌无为,实在惭愧;又做了个奇异的梦,打算了结来世的缘分,所以才到海外游历。
没想到老师的处境竟然如此艰难,回想起当年的情景,怎能不让人伤感!师母近来可好?多年没见世弟和世妹,想必都已经长大了,请老师带他们出来见一见吧。
” 尹元又叹了口气,说:“你师母早已去世了。
儿子名叫尹玉,今年十二岁。
女儿名叫尹红萸,今年十三岁。
贤契既然想见,好在多、林二位都是你的亲戚,也不是外人。
”于是,他大声喊道:“红萸、尹玉,都过来见见你们世兄。
”只听外面答应了一声,姐弟俩立刻走了进来。
大家连忙站起来。
尹元带着他们和唐敖见了礼。
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质彬彬,十分清秀。
尹红萸眼睛像含着秋水,嘴唇像涂了朱砂,体态端庄,非常艳丽,虽然身上的衣服破旧,但举止十分高雅。
二人见礼后退出,大家又重新坐了下来。
唐敖说:“我当年见到世弟和世妹的时候,他们都还年幼,如今都长得端庄有福气,将来老师的后福肯定不小。
”尹元说:“我都六十岁了,现在成了海外的渔夫,还谈什么后福呢?幸好他们还肯用心读书,这让我稍微有些安慰。
” 唐敖说:“近年来,奸臣参奏当年和徐敬业、骆宾王同谋的人,武后常常派人查访,但因为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又没有确凿的劣迹,大多也就不再追究了。
老师的事情,大概也早就没事了。
依我看,老师年纪大了,在这里举目无亲,长期住下去,终究不是办法。
不如赶紧回到故乡,这样世弟趁着年轻,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两位的婚姻大事,在故乡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人家。
”尹元说:“我也因为年纪越来越大,考虑过这件事。
无奈现在连衣食都还得发愁,哪里还能凑得出几万里的路费呢?况且我被陷害这件事,虽然听贤契说可能没事了,但到底是吉是凶还不确定,怎么能贸然回去自投罗网呢?”唐敖说:“老师谨慎是对的,但长期住在这里,每天和这些渔夫混在一起,正所谓‘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而且世妹和世弟都还年轻,以老师的家教,虽然不在乎选择邻居,但海外这么大,哪里不能安身呢?就像君子国、大人国这些地方,民风淳朴,以礼义传家,为什么一定要住在这里呢?” 尹元叹了口气,说:“我怎么愿意住在这恶劣的地方呢?我左思右想,除了这里,实在没有别的谋生办法,实在是无可奈何。
今天幸好遇到贤契,我非常高兴。
要是你能念在我年老体衰,帮我找个好地方,脱离这个火坑,不再挨饿受冻,我又怎么会甘心做个渔夫呢?只是贤契你也在异乡,现在说这些,恐怕也没什么用,只希望你能放在心上。
以后你回来的时候,路过这里,还希望能上来看一看。
要是我有什么意外,贤契你能念在师生的情分上,带着我的孤儿弱女回到故乡,不让他们漂泊在海外,那我就感激你莫大的恩德了。
” 唐敖听完尹元的话,沉思了好一会儿,突然想起廉家聘请西席教书先生的事,便说道:“现在倒是有个安身的地方,不过是去做西席教书先生,老师您愿意屈就吗?”尹元连忙问:“离这儿有多远?是什么地方?”唐敖便把自己解救廉锦枫的事情告诉了他,接着说:“现在廉锦枫的母亲非常希望儿女能读书,只是因为没钱请老师,所以一直耽搁着。
他们家有三间空房,去年本来有西席在那里教书,就用房租当作学费。
今年那位西席去了别的地方,廉家还没请新的老师。
要不我写封信过去,老师您就到他家去教书,再招收几个年幼的学生,再加上世妹做些针线活,大概足够维持生活了。
我怕还有其他的开销,再准备一百两银子,老师您带着,以防万一。
以后我要是回来,肯定会去水仙村,到时候再商量一起回故乡,这样也一举两便。
” 尹元听了,非常高兴,说道:“要是能这样,我从一个渔夫一下子成为西席先生,不仅能免受风吹日
我听说后,害怕被杀害,就逃到了海外。
无奈我当时身无分文,连衣食都难以维持。
漂泊到这里后,我看渔民谋生还算容易,原本想以打鱼为生,可当地人向来不准外人分他们的生计。
幸好我女儿织得一手好网,卖给渔民,还能稍微赚点钱。
后来邻居可怜我这个异乡人生活清苦,就让我偷偷把腿脚用漆涂黑,冒充当地人,邻居认我做亲戚,大家才允许我捕鱼,这样我才能勉强糊口。
近来朝廷的情况怎么样?主上有没有复位的消息?贤契你到海外来,有什么事情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唐敖叹了口气,说:“原来老师是被人陷害,才流落异乡的。
要不是今天遇到,我怎么会知道呢。
近年来,唐家宗室几乎被武后杀光了。
主上虽然还没有复位的消息,但幸好远在房州,还没有受到波及。
我今年春天侥幸考中科举,却因为当年和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结盟的事,被人参奏‘胡乱结交匪类’,又被降为普通书生。
我志向没有实现,在这尘世中碌碌无为,实在惭愧;又做了个奇异的梦,打算了结来世的缘分,所以才到海外游历。
没想到老师的处境竟然如此艰难,回想起当年的情景,怎能不让人伤感!师母近来可好?多年没见世弟和世妹,想必都已经长大了,请老师带他们出来见一见吧。
” 尹元又叹了口气,说:“你师母早已去世了。
儿子名叫尹玉,今年十二岁。
女儿名叫尹红萸,今年十三岁。
贤契既然想见,好在多、林二位都是你的亲戚,也不是外人。
”于是,他大声喊道:“红萸、尹玉,都过来见见你们世兄。
”只听外面答应了一声,姐弟俩立刻走了进来。
大家连忙站起来。
尹元带着他们和唐敖见了礼。
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质彬彬,十分清秀。
尹红萸眼睛像含着秋水,嘴唇像涂了朱砂,体态端庄,非常艳丽,虽然身上的衣服破旧,但举止十分高雅。
二人见礼后退出,大家又重新坐了下来。
唐敖说:“我当年见到世弟和世妹的时候,他们都还年幼,如今都长得端庄有福气,将来老师的后福肯定不小。
”尹元说:“我都六十岁了,现在成了海外的渔夫,还谈什么后福呢?幸好他们还肯用心读书,这让我稍微有些安慰。
” 唐敖说:“近年来,奸臣参奏当年和徐敬业、骆宾王同谋的人,武后常常派人查访,但因为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又没有确凿的劣迹,大多也就不再追究了。
老师的事情,大概也早就没事了。
依我看,老师年纪大了,在这里举目无亲,长期住下去,终究不是办法。
不如赶紧回到故乡,这样世弟趁着年轻,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两位的婚姻大事,在故乡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人家。
”尹元说:“我也因为年纪越来越大,考虑过这件事。
无奈现在连衣食都还得发愁,哪里还能凑得出几万里的路费呢?况且我被陷害这件事,虽然听贤契说可能没事了,但到底是吉是凶还不确定,怎么能贸然回去自投罗网呢?”唐敖说:“老师谨慎是对的,但长期住在这里,每天和这些渔夫混在一起,正所谓‘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而且世妹和世弟都还年轻,以老师的家教,虽然不在乎选择邻居,但海外这么大,哪里不能安身呢?就像君子国、大人国这些地方,民风淳朴,以礼义传家,为什么一定要住在这里呢?” 尹元叹了口气,说:“我怎么愿意住在这恶劣的地方呢?我左思右想,除了这里,实在没有别的谋生办法,实在是无可奈何。
今天幸好遇到贤契,我非常高兴。
要是你能念在我年老体衰,帮我找个好地方,脱离这个火坑,不再挨饿受冻,我又怎么会甘心做个渔夫呢?只是贤契你也在异乡,现在说这些,恐怕也没什么用,只希望你能放在心上。
以后你回来的时候,路过这里,还希望能上来看一看。
要是我有什么意外,贤契你能念在师生的情分上,带着我的孤儿弱女回到故乡,不让他们漂泊在海外,那我就感激你莫大的恩德了。
” 唐敖听完尹元的话,沉思了好一会儿,突然想起廉家聘请西席教书先生的事,便说道:“现在倒是有个安身的地方,不过是去做西席教书先生,老师您愿意屈就吗?”尹元连忙问:“离这儿有多远?是什么地方?”唐敖便把自己解救廉锦枫的事情告诉了他,接着说:“现在廉锦枫的母亲非常希望儿女能读书,只是因为没钱请老师,所以一直耽搁着。
他们家有三间空房,去年本来有西席在那里教书,就用房租当作学费。
今年那位西席去了别的地方,廉家还没请新的老师。
要不我写封信过去,老师您就到他家去教书,再招收几个年幼的学生,再加上世妹做些针线活,大概足够维持生活了。
我怕还有其他的开销,再准备一百两银子,老师您带着,以防万一。
以后我要是回来,肯定会去水仙村,到时候再商量一起回故乡,这样也一举两便。
” 尹元听了,非常高兴,说道:“要是能这样,我从一个渔夫一下子成为西席先生,不仅能免受风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