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庾氏专权

关灯
    力战殉国。

    《晋书》称其“有勇力,善骑射,性沉毅多计略”,是庾氏集团中少有的实干派武将。

     4.庾翼:如前所述,他不仅是庾亮的弟弟,更是其权力的直接继承者,替庾亮镇守荆州,实为集团的军事支柱。

     五、“遗臭万年”抑或“流芳百世”?名士与权臣的双重面孔 庾亮的人生充满矛盾:他既是《世说新语》中“举扇障面”的风雅名士,又是独揽大权的权臣。

    晚年欲归隐庐山时,仍每日收到大量公文,他望着瀑布叹道:“本欲学陶渊明,奈何成了曹孟德……” 其死后,百姓称他“庾半朝”,言下之意朝廷半壁皆属庾氏。

    但荆州百姓却念其“在时未夺民口粮”,对其评价两极。

    这种矛盾性正如史家所言:“历史人物从无绝对黑白,庾亮以名士之身行权臣之实,恰是东晋门阀政治的缩影。

    ” 六、麈尾与刀光:名士政治的致命伤 庾氏专权最深刻的悲剧,在于“麈尾”与“刀光”的错位——清谈道具成了权力象征,却无力拯救国祚危亡。

    当庾亮持麈尾高谈“无为而治”时,北方后赵石勒正厉兵秣马;当他“举扇障面”避胡尘时,荆州百姓却在忍饥挨饿。

     有书生作诗讽刺:“麈尾清谈日,刀光血战时。

    庾公犹举扇,不解是胡夷。

    ”此诗道破东晋政治死穴:名士将“风度”置于“实务”之上,终致“清谈误国”。

    庾亮的北伐失败,本质上是名士政治对军事实务的脱节。

     七、历史的轮回:从“王与马”到“庾与马”的权力更迭 庾氏专权实为“王与马共天下”的延续——琅琊王氏之后,颍川庾氏以外戚身份接掌大权。

    如史家所言:“东晋朝堂恰似权力游戏,不变的是外戚与士族的轮番坐庄。

    ” 公元345年庾翼病逝后,庾氏势力渐衰,但“荆扬之争”的格局却成为东晋政治顽疾。

    此后桓温、刘裕皆因控制荆州兵权而问鼎建康,庾亮兄弟虽未称帝,却为后世权臣铺就了“以军权干政”的道路。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