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 明定国是诏

关灯
    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一批沿袭自前明、早已形同虚设的衙门,以及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均被明令裁撤! 旨意所至,如同在京师官场投下巨石。

     被裁撤衙门的官员们如同被抽掉了脊梁骨,惶惶不可终日。

    昔日冠盖云集、迎来送往的衙门口,一夜之间变得门可罗雀,朱漆大门紧闭,门上的封条在风中瑟瑟作响。

     那些失去顶戴花翎的冗员们聚集在茶馆酒肆,怨声载道,咒骂康梁,哀叹时运,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失落与戾气。

     更有甚者,将一腔怨毒直指紫禁城深处那年轻的身影。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皇上这是听了哪个奸佞的谗言,要绝了我等生路啊!” 一个被裁撤的光禄寺老吏,在什刹海边的小酒馆里喝得酩酊大醉,捶打着桌子,涕泪横流。

     “哼,都是那个南海康圣人在背后撺掇!什么变法?分明是排除异己,安插党羽!” 另一个丢了差事的旗人官员咬牙切齿,眼中闪烁着仇恨的光芒。

     准上书!为广开言路,光绪帝下诏,准许天下士民直接向都察院呈递奏章言事,条陈时政得失′。

     此诏一出,四方响应。

    都察院的门槛几乎被踏破。

     每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函、奏折雪片般飞来。

    有热血士子痛陈时弊、献计献策的万言书;有地方官员举报督抚贪墨的密折;更有守旧士绅攻击新政、谩骂康梁的檄文…… 都察院的御史们昼夜轮值,分类整理,将那些言辞激烈、关系重大的奏章,源源不断地送入紫禁城,堆积在光绪的案头。

     年轻的皇帝夜以继日地批阅,眼中布满血丝,试图从这汹涌的民意浪潮中汲取力量,辨别方向。

     然而,这汹涌的浪潮之下,也裹挟着无数暗礁与漩涡。

     --- 变法诏书如密集的鼓点,在京城的空气里震荡,却撞上了老迈帝国深植于泥土中的顽固根须。

     阻力,在每一个环节顽强地生长出来。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的诏书抵达各省学政衙门,犹如冷水泼进了滚油锅。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的山长,一位须发皆白、德高望重的老翰林,接到省学政转来的谕令时,双手剧烈地颤抖起来。

     他颤巍巍地展开黄绫圣旨,才看了几行,眼前便是一黑,喉头一甜,“哇”地一声,一口鲜血喷溅在圣旨明黄的绢面上,点点猩红触目惊心。

     他仰天悲呼:“祖宗之法!斯文扫地矣!”随即昏厥过去。

     消息传开,省内诸多书院师生群情激愤,罢课抗议,联名上书巡抚,痛斥新政“毁弃圣教”、“动摇国本”,要求收回成命。

     裁撤冗署的上谕在京城官场掀起滔天巨浪。

    被裁撤的官员们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和赖以生存的利益格局。

     他们如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奔走,串联游说,利用盘根错节的门生故旧关系网,将一道道充满怨毒和危言耸听的密折、私信,通过各种隐秘渠道,绕过军机处,源源不断地送入颐和园排云殿,送达慈禧太后的御案之上。

     “皇上受康梁邪说蛊惑,尽弃祖宗成宪,裁撤要员,任用新进,朝纲紊乱,人心惶惶……” “康有为包藏祸心,名为变法,实欲尽废满洲,行其僭越之事……” “新进少年,骤得高位,狂悖无礼,竟敢指责老成,动摇勋贵根本……” 这些奏报,如同淬了毒的箭矢,一支支射向光绪和他倚重的维新派核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光绪在重重压力下,试图破格提拔维新干将、时任礼部主事的王照,却遭到礼部满汉六位堂官的集体抵制,拒不执行诏旨。

     光绪震怒,一纸诏书,将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等六人全部革职! 此举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又浇入一瓢冷水,彻底激怒了整个守旧官僚集团。

     罢官的消息传到颐和园,如同在沉寂的火山口投下了巨石。

     “反了!反了天了!”刚毅在慈禧面前捶胸顿足,涕泗横流。

     “皇上受奸人蒙蔽,竟将老臣如草芥般罢黜!礼部六堂官,皆是朝廷股肱,两朝老臣!如此倒行逆施,置祖宗法度于何地?置老佛爷您的威严于何地啊!” 他的哭诉,字字句句都指向了慈禧最敏感的神经——权力。

     端王载漪、庆亲王奕匡等宗室重臣也纷纷入园哭诉,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此举,是欲尽除旧臣,尽用汉人!长此以往,我满洲八旗,还有立足之地吗?大清的江山,怕是要改姓了!” 慈禧太后静静地听着,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

     她只是用手指,一遍又一遍,缓慢而用力地摩挲着软榻扶手上那冰凉坚硬的玉石雕花。

     那动作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耐心,仿佛猛兽在出击前,最后一次确认爪牙的锋利。

     殿内檀香袅袅,空气却凝滞得如同铅块,压得人喘不过气。

     那玉石雕花上被反复摩挲的地方,光滑得几乎能映出人影,也映照出她眼中深不可测的寒潭。

     黄昏,紫禁城西苑,玉澜堂。

    光绪帝独自站在窗前,残阳如血,将一池残荷染得凄艳无比。

     他刚刚批阅完一叠士民上书,其中一份来自湖南举人的万言书,痛陈地方官吏对新政阳奉阴违、百般阻挠的种种劣迹,字字泣血。

     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被囚禁般的窒息感攫住了他。

     变法诏书一道接一道,出紫禁城时如同利剑,可落向九州大地,却仿佛陷入泥沼,被无形的巨网层层消解。

     他感到自己像一个孤独的舵手,在惊涛骇浪中奋力驾驶着一艘朽烂的巨船,四周尽是迷雾与暗礁,而船舱深处,反对的力量正隆隆作响。

     喜欢花屋湘军传奇请大家收藏:()花屋湘军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