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讲历史

关灯
    好,接下来,在刘青林带领下,进了磨石厂大门。

     厂子面积不小,可能是没人打理,厂区内道路开裂,路旁长满荒草。

     刘青林大约六十多岁,为人和善热情,他一边带着杨明参观厂子,一边介绍:“最早以前,这里是养心殿造办处玉作磨石厂。

    玉作,顾名思义,是专门为皇室制作玉器的地方。

    ” 看杨明在认真听他讲解,刘青林又说起厂子历史来:“这里最早匠人多为旗籍工匠,也有一些是内务府选拔出来的汉人工匠。

     随着时间推移,为适应金玉镶嵌工艺需求,玉作进行了升级,更名为“金玉作”。

    增设了镀金匠、累丝匠等新工匠,使得制作工艺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

     渐渐地,金玉作取代了玉作,成为宫廷玉器核心作坊。

    职能涵盖玉器打磨、镶嵌、修复以及金属器改造等多个方面。

     可以说,这里的匠人们掌握了宫廷玉器制作核心技术,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工艺水平。

    厂里所产出来的产品,具有鲜明宫廷派玉雕风格。

     这种风格融合南北两地技艺之长,既有着北方玉雕的端庄雄浑,又有着南方玉雕的纹饰繁复。

     其中,最主要的技法是薄胎工艺和金镶玉,这两种技法都需要极高的技艺水平和丰富的经验才能掌握。

     至于我们厂的工人,大多都是宫廷匠役和玉雕世家后代。

    比如我,我祖上就是青山居的磨玉匠人,他们将这门手艺代代相传,一直延续到了我这一代。

     随着清室败亡,造办处匠人也纷纷流散。

    许多人来到南城居住,后来逐渐形成青山居玉器市场。

     那里汇聚了众多玉器匠人,继续传承和发扬着宫廷玉器的制作工艺。

     到了五几年,京城玉器厂成立,我有幸加入到工人阶级队伍。

    在厂里,我继续从事着热爱的玉器制作工作,直到退休。

    ” 喜欢杨明实录:从穿越八十年代开始请大家收藏:()杨明实录:从穿越八十年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