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秦楚之议

关灯
    回李将军,再以象牙玛瑙等珍宝奉送秦王,以求社稷平安为上。

    ” “项将军,你觉得如何?”楚王问项燕。

     “老臣一介武夫,不通国事,”项燕回答,“贸然上谏,恐怕于国不利。

    ” “爱卿但说无妨,”楚王回答。

     “老臣以为,可先下国书于秦,使其派使者来我楚国,先观察使者的态度,再决定不迟。

    ”项燕建议道。

     “大王,臣以为不妥,”屈氏的臣子上奏,“如果秦国以出使为幌子,拖延时间,暗中则准备着战争的物资,那该如何?” “难道屈大人以为秦国不出使就不会准备了吗?”项燕说道。

     “爱卿这是何意?”楚王问道。

     “也罢,老臣就冒死直言了,”项燕对楚王说,“秦国和楚国,早晚还有更大的仗要打,这次的事情无论怎样处理,都只是个过场而已。

    ” “大胆,”昭氏的臣子说,“项将军,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大王,您怎么能如此纵容他呢?” “那不然你去打仗?”楚王没好气的对昭氏的臣子说。

     “大王,”昭氏的臣子低下头,他确实没这个本事。

     “罢了罢了,”楚王挥挥手,“如果没有更好的意见,那就从长计议吧,先让秦国派个使者来,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国这头,嬴政听完了王绾的分析,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王大夫言之有理,”嬴政说,“既然先生说,楚国君臣有隙,有机可乘,那朕欲拜先生为右丞相,替朕去楚国找机会,如何?” “喏,”王绾回复。

     “好,那此事就拜托给王大夫,”嬴政笑着说,“哦,不对,应该是,拜托给王丞相了。

    ” “臣领旨谢恩,”王绾跪下拜谢道。

     “恭喜啊王大人,”离开了议事堂,小高子对王绾说。

     “多谢高大人抬举,”王绾对于小高子说不上有什么好感,“臣告辞。

    ”他简单的还了个礼,准备离开。

     “王大人有所不知,”小高子笑着说,“王上这次能想到您,其实这里边,也有小人的功劳啊。

    ” 王绾没有答话,他准备听听小高子要说什么。

     小高子确实没有骗他,在国书还没送到的时候,嬴政在议事堂批阅奏折。

     “民变,又是民变,”他看着呈上来的简牍,“这些地方郡守到底是怎么办事的,为什么总是管理不好这些小民?” “王上息怒,”小高子在一旁安慰道,“王上,也不是所有的小民都难管,您瞧瞧王大人的奏折。

    ” 嬴政听了之后,拿起了王绾的奏疏,王绾上奏是关于郑国渠的维护问题,该征发多少人,需要多少钱款,事事条条,写的清清楚楚。

     尤其令人注意的是,王绾还写到周边的乡民自愿为修渠的事情出人力,因此可以少征徭役。

    这样的消息可比民变看着让人舒心,嬴政的心情确实好了起来。

     “王上,王上圣明天恩,之所以有小民反抗,那是没有才能的臣子不能很好的执行您的命令,”小高子说,“如果都能像王大人这样,时时处处为王上着想,那这些烦心的事啊,自然就没了。

    ” 嬴政看了小高子一眼,没有回话。

     “朕有些渴了,你去取些果棘的汁水来,”嬴政说。

     “喏,”小高子领喏去了。

     “那这么说,臣还真得感谢高大人,”王绾听说之后,回复道。

     “唉,王大人这是说哪里的话,”小高子笑着说,“你我这都是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啊,王大人不必多礼。

     “以后呢,若是有机会,奴才自然要为王大人美言。

    只是啊,奴才家里生活的不好,最近啊,染了一场病,如果没有钱去治,以后恐怕无法再替王大人美言了。

    ”小高子继续说。

     王绾一愣,他也是能听懂小高子的暗示的,他只是没想到,秦王那么精明,竟然会留着这样的内侍在身边。

     “高大人也是我王的重臣,”思考了一下之后,王绾决定装糊涂,“高大人生病不是小事,等我奏明圣上,请宫里的御医替您治病。

    ” “哎呀,不用不用,多谢王大人。

    ”小高子见王绾并没领会他的意思,讪讪的说。

     “那,高大人,”王绾行礼辞别,“臣告辞。

    ” “王大人,”小高子回礼道,“慢走。

    ” 喜欢穿越楚国,但是秦军兵临城下请大家收藏:()穿越楚国,但是秦军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