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远游
关灯
小
中
大
”昌平君回答,“弟弟和我一样从小失去了父亲,我是哥哥,多照顾他是应该的。
” “其实,昌文君并不缺父亲,”昭明说,“长兄如父嘛,您就是他的父亲。
” “也许吧,”昌平君回答。
“人呢,家庭不幸,就只能把感情寄托在国家上,”他继续说,“不知道是不是母亲一直说我不像秦人的缘故,我和秦国,总好像是隔着一层。
不管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仿佛都格格不入。
” “有一次,我和弟弟跟着母亲一起到别人家做客,主人请了楚国的乐队演奏编钟给我们听。
“我听到敲编钟的声音,感觉仿佛是天籁一般动人。
但是母亲边听边教育弟弟,说这是靡靡之音,听多了,要亡国的,我在一旁,害怕的不敢说话,生怕母亲发现我喜欢这样的曲子。
”昌平君回忆道。
“后来呢?”昭明忍不住问。
“后来,母亲死了。
”昌平君回答,“忽然就死了,前一天还说要去给弟弟置办几件新衣服。
” “对不起,我不该这样问您。
”昭明抱歉的说。
“都是过去的事了,”昌平君摆摆手,“说起来很奇怪,母亲虽然从来没爱过我,可是,她却仿佛是我和秦国的最后一条纽带, “母亲死了之后,我再也没有听过秦国的歌谣,也再没有努力的去模仿过秦人拉弓射箭。
”说着,昌平君比划了一下,做了一个拉弓的动作。
“那个由秦国女子所生的得不到爱的孩子仿佛和母亲一起死了,之后的我是另一个我。
”昌平说。
“当我被大王赶到了郢陈居住,弟弟为我打抱不平,觉得王上薄德寡恩,但我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在郢陈,这里的人和我有着相似的身材,大家也都爱听编钟,爱歌楚辞,没有人会觉得我不对,在这里,我活的反而很自在。
”说着,他把衣服裹的更紧了一些。
“所以,您不希望楚国灭亡,对吗?”昭明问。
“是的,”昌平君问,“听起来,是不是很奇怪,” 这叫文化认同,昭明心想,不过这个时候的人没有这么明确的观念。
“不,我不觉得奇怪,”昭明实话实说。
“真的吗?”昌平君问,昭明点点头,昌平君笑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爱好不同的东西。
因为对于某一种文化的认同,而产生出亲切的感受,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昭明继续说。
“可是,弟弟总是说,楚国人重巫信鬼,没有什么值得爱好的东西,”昌平君说。
“巫鬼之事虽然不符合现实的道理,但是如果不影响现实人生抉择,出现在诗歌辞章里,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昭明说。
“真的?”昌平君从来没有听到别人说过这样的话。
“屈子的辞章里也有巫和山鬼,但是他依旧是个好的大夫,”昭明举例。
“每种事物都有适合它出现的地方,被人不耻的巫鬼之物出现在合适的地方也可以浪漫的想象,世界上的东西很难说有什么绝对的好与不好,更多的时候只看人要怎么接受它。
”他对昌平君说。
昌平君久身处秦人之间,对于好谈神鬼的楚文化具有着深刻的不自信感。
这种对于文化的不自信也传导到了他自己身上,对于喜爱这种文化的自己,他向来也是具有一种自卑感。
他羡慕昭明能够这样宽容的对待楚地的文化,同时也更加钦佩自己新结交的这位先生。
“我还是第一次,和人说这些话,”他笑着说。
“这样啊,”昭明回答,“那这可真是我的荣幸。
” “有什么荣幸的,”昌平君无奈的摇摇头,“一个四十多的人,儿子都成年了,却总是忘不了这些小事。
” “这并不是小事,君侯,”昭明说,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话他听过,但他自己的童年还算幸福,因此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每次想到这些事情,我总是忘不了母亲那厌恶的表情。
我总觉得,说出这些话,要让人讨厌的。
”昌平君显然是个糟糕童年的受害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会,”昭明安慰他。
昌平君这人,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说不上有什么特别有特色的地方,因此别人见过他可能大多数是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讨厌肯定是说不上。
“你没有什么惹人讨厌的地方。
”昭明肯定的说。
昌平君没有回话,他笑了,太阳终于有了一些温度,没有刚才那么冷了。
“君侯,我们回去吧,”虽然太阳已经出来了,但昭明还是对昌平君说,“这里太冷。
” “先生,”他没想到昌平君还有问题。
“怎么了?”昭明问道。
“先生说,自己救楚国,是为了自己的家人朋友,”昌平君说,“那现在,先生的亲族,关系近的,都已经在秦国了。
楚国的兴亡,已经不会再对先生的家人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先生还要继续冒着天大的风险,来帮助楚国吗?” 昭明愣住了,确实,他现在父母妻子兄弟都在秦国,帮助楚国才是会让全家都处于危险的境地。
既然如此,他又为什么要继续冒险呢? “先生不用着急,您可以慢慢想,”昌平君看着昭明的反应,说道,“这里离咸阳已经很远了,再前进,折返要花的时间太长。
我派人送您,您回去吧。
”说完他转身走了。
昭明一个人站在河边,看着越来越明亮的太阳洒在水面上,内心翻江倒海,不能安宁。
喜欢穿越楚国,但是秦军兵临城下请大家收藏:()穿越楚国,但是秦军兵临城下
” “其实,昌文君并不缺父亲,”昭明说,“长兄如父嘛,您就是他的父亲。
” “也许吧,”昌平君回答。
“人呢,家庭不幸,就只能把感情寄托在国家上,”他继续说,“不知道是不是母亲一直说我不像秦人的缘故,我和秦国,总好像是隔着一层。
不管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仿佛都格格不入。
” “有一次,我和弟弟跟着母亲一起到别人家做客,主人请了楚国的乐队演奏编钟给我们听。
“我听到敲编钟的声音,感觉仿佛是天籁一般动人。
但是母亲边听边教育弟弟,说这是靡靡之音,听多了,要亡国的,我在一旁,害怕的不敢说话,生怕母亲发现我喜欢这样的曲子。
”昌平君回忆道。
“后来呢?”昭明忍不住问。
“后来,母亲死了。
”昌平君回答,“忽然就死了,前一天还说要去给弟弟置办几件新衣服。
” “对不起,我不该这样问您。
”昭明抱歉的说。
“都是过去的事了,”昌平君摆摆手,“说起来很奇怪,母亲虽然从来没爱过我,可是,她却仿佛是我和秦国的最后一条纽带, “母亲死了之后,我再也没有听过秦国的歌谣,也再没有努力的去模仿过秦人拉弓射箭。
”说着,昌平君比划了一下,做了一个拉弓的动作。
“那个由秦国女子所生的得不到爱的孩子仿佛和母亲一起死了,之后的我是另一个我。
”昌平说。
“当我被大王赶到了郢陈居住,弟弟为我打抱不平,觉得王上薄德寡恩,但我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在郢陈,这里的人和我有着相似的身材,大家也都爱听编钟,爱歌楚辞,没有人会觉得我不对,在这里,我活的反而很自在。
”说着,他把衣服裹的更紧了一些。
“所以,您不希望楚国灭亡,对吗?”昭明问。
“是的,”昌平君问,“听起来,是不是很奇怪,” 这叫文化认同,昭明心想,不过这个时候的人没有这么明确的观念。
“不,我不觉得奇怪,”昭明实话实说。
“真的吗?”昌平君问,昭明点点头,昌平君笑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爱好不同的东西。
因为对于某一种文化的认同,而产生出亲切的感受,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昭明继续说。
“可是,弟弟总是说,楚国人重巫信鬼,没有什么值得爱好的东西,”昌平君说。
“巫鬼之事虽然不符合现实的道理,但是如果不影响现实人生抉择,出现在诗歌辞章里,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昭明说。
“真的?”昌平君从来没有听到别人说过这样的话。
“屈子的辞章里也有巫和山鬼,但是他依旧是个好的大夫,”昭明举例。
“每种事物都有适合它出现的地方,被人不耻的巫鬼之物出现在合适的地方也可以浪漫的想象,世界上的东西很难说有什么绝对的好与不好,更多的时候只看人要怎么接受它。
”他对昌平君说。
昌平君久身处秦人之间,对于好谈神鬼的楚文化具有着深刻的不自信感。
这种对于文化的不自信也传导到了他自己身上,对于喜爱这种文化的自己,他向来也是具有一种自卑感。
他羡慕昭明能够这样宽容的对待楚地的文化,同时也更加钦佩自己新结交的这位先生。
“我还是第一次,和人说这些话,”他笑着说。
“这样啊,”昭明回答,“那这可真是我的荣幸。
” “有什么荣幸的,”昌平君无奈的摇摇头,“一个四十多的人,儿子都成年了,却总是忘不了这些小事。
” “这并不是小事,君侯,”昭明说,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话他听过,但他自己的童年还算幸福,因此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每次想到这些事情,我总是忘不了母亲那厌恶的表情。
我总觉得,说出这些话,要让人讨厌的。
”昌平君显然是个糟糕童年的受害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会,”昭明安慰他。
昌平君这人,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说不上有什么特别有特色的地方,因此别人见过他可能大多数是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讨厌肯定是说不上。
“你没有什么惹人讨厌的地方。
”昭明肯定的说。
昌平君没有回话,他笑了,太阳终于有了一些温度,没有刚才那么冷了。
“君侯,我们回去吧,”虽然太阳已经出来了,但昭明还是对昌平君说,“这里太冷。
” “先生,”他没想到昌平君还有问题。
“怎么了?”昭明问道。
“先生说,自己救楚国,是为了自己的家人朋友,”昌平君说,“那现在,先生的亲族,关系近的,都已经在秦国了。
楚国的兴亡,已经不会再对先生的家人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先生还要继续冒着天大的风险,来帮助楚国吗?” 昭明愣住了,确实,他现在父母妻子兄弟都在秦国,帮助楚国才是会让全家都处于危险的境地。
既然如此,他又为什么要继续冒险呢? “先生不用着急,您可以慢慢想,”昌平君看着昭明的反应,说道,“这里离咸阳已经很远了,再前进,折返要花的时间太长。
我派人送您,您回去吧。
”说完他转身走了。
昭明一个人站在河边,看着越来越明亮的太阳洒在水面上,内心翻江倒海,不能安宁。
喜欢穿越楚国,但是秦军兵临城下请大家收藏:()穿越楚国,但是秦军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