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你们不干,有的是人干

关灯
    南王虽然不是一个多好的东西,这些年在境内也算兴于教育,就他府上集聚的人才,足够把淮南国境安排得妥妥当当。

    ”刘徽是懂得怎么扎人心的,尤其是捅人的心口,还让人连一句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

     一个个都明白,刘徽是把他们都记上了。

     她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一个不帮,发现刘徽不会受制于人,甚至他们的官位眼瞅就要没了,再不想想办法,怕是他们没有立足之地,这才着急慌忙来求见刘徽,希望刘徽给他们留个位置。

     哈!官位还想让人给他们留,想什么呢他们? 不知道什么叫僧多粥少? 刘徽怼得人不敢吱声,并不想跟他们继续绕弯子,因而大方的挥手道:“没什么事各位都散了。

    ” 丢下这句话,刘徽便要起身,走! 桑弘羊对刘徽行事的风格,越来越喜欢。

    帅极了! “公主。

    臣等为之前的错向公主赔罪。

    ”不成啊,千求万求才求到刘徽愿意见他们,不能让刘徽就这样走,否则他们岂不是功亏一篑。

     麻利的有人低下头,同刘徽认错,赔不是。

     刘徽伫立转身道:“本宫没有给你们机会?报名,参加考试,这不是机会?莫不是这些年淮南王太捧着你们,倒是让你们生出,朝廷没有你们便运作不成,天下也要大乱的想法?” 没错,刘徽从他们的傲慢中只读到这一些,认为是大汉朝离不开他们,少不了他们。

    没了他们的大汉朝,再无人可治。

     诚然,确实这个时代懂得治国平天下的人,大多数都出自世族,但民间之中,小吏里,也并非没有人才。

    无非是上头的人愿意不愿意花点心血去发掘人才。

     刘徽一入淮南王境内,当下让人把淮南国境内上上下下的人全都查个清楚,只为心里好有个数。

     有数,便可利于刘徽在接管淮南国境内,以及迅速提拔可用之人。

     明面上好像刘徽接管淮南国境内的兵马,甚至控制整个淮南国境内都似乎很容易,实则不然。

     刘徽在私底下和霍去病可是连着几天不敢合眼,霍去病忙着收拾军中的人,刘徽忙着把人提拔起来,教着人迅速安定百姓,以免再生纷乱。

     不得不说,一番用心还是有用的。

     淮南王谋反一事,没有闹起任何大的波动。

     “臣,臣……”刘徽指出他们傲慢,更让他们说不出辩解的话。

     他们若非认定刘徽想要淮南王境内安定,必是需要用心,断不可能冷眼旁观许久,眼瞅着马上要没有他们的位置,才着急出面求刘徽给他们一个机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徽扬手道:“前事如何,本宫不想管。

    想当官,你们最好记住四个字,忠君爱民。

    ” 言及于此,刘徽瞥过他们,“心无君亦无民者,大汉还需要官吗?” 四个字表露的意思,让这些人都打了一个寒颤,便明白,刘徽比他们想象的更不好对付。

     刘徽最后道:“本宫没有那么多时间和你们寒暄,本宫要做的事很多。

    ” 如此,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去,留下一个个人面面相觑。

     谁能想到,谁能想到一个孩子如此不好拿捏。

    实在可恶! “公主,当真不理他们?”桑弘羊哪怕对这些世族大家一心只有私欲极是看不上,那不是,也要顾念后果。

    要是他们把刘徽参上去,该如何是好? 刘徽道:“我要用人的时候他们冷眼旁观,想让我求着他们当大汉的官,当我是泥人,还非他们不可?” 这话,刘徽刚才说过类似的意思。

     “真要告到父皇那儿,挺好,由着他们告,我巴不得他们告上去,好让我也可以顺势跟父皇告告状。

    看看大汉朝的官,心里有半点大汉?”刘徽心里对世族大家不满着,没少在考虑究竟用什么样的办法多抽抽他们的脸,好让他们知道大汉并非没了他们便转不动。

     因此,兴教育,建书阁的事,迫在眉睫。

     “桑侍中,有件事交给你去办,务必办好。

    ”刘徽人都在这儿了,正好,借这儿向刘彻展示一番,兴教育,建书阁的好处。

     “公主请吩咐。

    ”桑弘羊对刘徽是心服口服,一听刘徽有事交代他去做,不加思索答应下。

     刘徽当下和桑弘羊说起她想让桑弘羊办的事,“你将淮南王府上的书全都刊印,建一处书阁,凡大汉子民,只要手脚干净,都可以入内读书识字。

    ” 桑弘羊闻言震惊,良久才消化这个消息问:“公主不需要禀明陛下再行此事?” “此事我和父皇报备过,父皇是同意的。

    ”刘徽宽桑弘羊的心,让他放心大胆去干。

     桑弘羊沉吟半晌道:“公主,是不是应该先从长安开始?” 长安可是首都,刘徽哪怕有心做这个事,也可以先从长安开始。

    这也是大汉的颜面。

     “一时半会儿我回不了长安。

    人在哪儿,书阁建到哪儿,我以前不建是因为我没钱。

    有盐利还怕没钱吗?对了,连兵马都有了。

    ”淮南国境内的兵马全都在刘徽手里,有人,刘徽可以做的事就更多。

     盐利嘛,只往淮南国运那太少了,其他各地,临海的每一处,刘徽都跟刘彻提议,刘彻已然同意她的方案,由着她将沿海的盐全都控制在手里。

     是以,短时间内刘徽和霍去病都不可能回长安。

     凡事不能等刘徽在长安开始干才算吧。

     暂时京城的人没到,淮南国的一应诸事得由刘徽来管,刘徽和霍去病都得留下。

     淮南国既然归于太平,正是大兴教育的时候。

     人才有了,就更不用受制于人。

     刘彻的察举制,征辟制,眼下确实不错,慢慢的,这就成世族垄断的法子。

    世族相互推举人才,以令寒门庶族再也没有晋升的机会。

     所以,科举考试在随后慢慢成为主流。

     刘徽眼下小试一番,考试的内容由刘徽跟人商量定下。

    考起来,人少还好,不能说不公正,要是将来全国都要考,须得想方设法的周全。

     但,那都要放一放。

    兴教育,培养人才先搞起来啊! 刘徽未必不想,干脆来波大的,办个学校? 喜欢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请大家收藏:()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