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关灯
小
中
大
,周公公大概是个太监。
这李管事颇有规矩,对蕙畹和她两个哥哥并没有表现出轻视的态度,也非常恭敬的见礼。
蕙畹和两个哥哥也学着宗民宗伟,客气了几句,毕竟宰相门人七品官,何况管家呢,那些极品的大员们见了,也要给些体面的。
李管事多年管理王府事务,可说是阅人无数,自信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今天进学,李管事当然知道,谁家的公子会来陪着世子读书,别人还罢了,对于一个小小的府知事,能攀上这个高枝,倒令李管事纳罕不已。
张云卿他是见过的,王爷素日和张老太爷有来往,所以见过几次,是个不会人情经济的读书人,因得了张老太爷的赏识,挑了个官,不成想,他的三个儿子都被挑来,做世子的伴读,这到有些奇了。
李管家暗自打量这三个男孩,大的两个还罢了,最小的这个,倒是有些不同寻常,年纪不大,听说只六岁,却生的极是眉清目秀的,这还不算什么,倒是她通身的气派,令李管家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了她的身上。
小门小户的孩子,第一次进来,不说吓的哭闹,也应该像她两个哥哥那样,有些战战兢兢的吧,可她愣是没有,一派从容,仿佛是来这里游览一般的自得,你道奇不奇。
穿过左手厢房前的过道,一个庭院映入眼帘,庭院不小,左下角置了一个亭子,正好与右上角的水榭、廊棚、遥相呼应,院里引了活水,修成了一个小小的水池,蕙畹猜和外面的湖水没准是相通的。
低头看去,水里有数十条锦鲤,摇头摆尾的嬉戏,穿过中间的通廊,是一座两层小楼,抬头望去,青砖碧瓦之下,有一块烫金的牌匾,上书:“揽月楼”三个大字,两侧的廊柱上,用了李白的两句诗做对联: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字体虽有些稚嫩,但笔力遒劲,非常有风骨,宗民牵着蕙畹,见她看着上面的对联出神,不禁低声道: “这是当今圣上的墨宝” 蕙畹一愣,左右看看,这应该是个读书的所在吧,即不是正厅,也不是正堂,却能得御笔亲书,可见眷顾之重。
他们一众人在外面抱厦间候着,李管家去里面通报,今天是第一次进学,估计平安王应该是在的,所以才如此大的规矩。
不一会儿,李管家出来叫他们进去,廊下伺候的小厮打起帘子,几人鱼贯走了进去。
蕙畹用余光大略扫了一眼,是一间大殿,中间供着孔子像,殿角有几个小厮恭立,侧面有一木制楼梯蜿蜒而上,李管家道: “几位少爷,请从此处上楼,王爷世子和洪先生都在上面候着呢” 宗民牵着蕙畹率先走了上去,一走上楼,首先就是眼前围着四扇屏风,上面是工笔的梅兰竹菊四君子,高雅不俗,有个白面无须的中年男子候着,一见他们就道:
这李管事颇有规矩,对蕙畹和她两个哥哥并没有表现出轻视的态度,也非常恭敬的见礼。
蕙畹和两个哥哥也学着宗民宗伟,客气了几句,毕竟宰相门人七品官,何况管家呢,那些极品的大员们见了,也要给些体面的。
李管事多年管理王府事务,可说是阅人无数,自信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今天进学,李管事当然知道,谁家的公子会来陪着世子读书,别人还罢了,对于一个小小的府知事,能攀上这个高枝,倒令李管事纳罕不已。
张云卿他是见过的,王爷素日和张老太爷有来往,所以见过几次,是个不会人情经济的读书人,因得了张老太爷的赏识,挑了个官,不成想,他的三个儿子都被挑来,做世子的伴读,这到有些奇了。
李管家暗自打量这三个男孩,大的两个还罢了,最小的这个,倒是有些不同寻常,年纪不大,听说只六岁,却生的极是眉清目秀的,这还不算什么,倒是她通身的气派,令李管家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了她的身上。
小门小户的孩子,第一次进来,不说吓的哭闹,也应该像她两个哥哥那样,有些战战兢兢的吧,可她愣是没有,一派从容,仿佛是来这里游览一般的自得,你道奇不奇。
穿过左手厢房前的过道,一个庭院映入眼帘,庭院不小,左下角置了一个亭子,正好与右上角的水榭、廊棚、遥相呼应,院里引了活水,修成了一个小小的水池,蕙畹猜和外面的湖水没准是相通的。
低头看去,水里有数十条锦鲤,摇头摆尾的嬉戏,穿过中间的通廊,是一座两层小楼,抬头望去,青砖碧瓦之下,有一块烫金的牌匾,上书:“揽月楼”三个大字,两侧的廊柱上,用了李白的两句诗做对联: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字体虽有些稚嫩,但笔力遒劲,非常有风骨,宗民牵着蕙畹,见她看着上面的对联出神,不禁低声道: “这是当今圣上的墨宝” 蕙畹一愣,左右看看,这应该是个读书的所在吧,即不是正厅,也不是正堂,却能得御笔亲书,可见眷顾之重。
他们一众人在外面抱厦间候着,李管家去里面通报,今天是第一次进学,估计平安王应该是在的,所以才如此大的规矩。
不一会儿,李管家出来叫他们进去,廊下伺候的小厮打起帘子,几人鱼贯走了进去。
蕙畹用余光大略扫了一眼,是一间大殿,中间供着孔子像,殿角有几个小厮恭立,侧面有一木制楼梯蜿蜒而上,李管家道: “几位少爷,请从此处上楼,王爷世子和洪先生都在上面候着呢” 宗民牵着蕙畹率先走了上去,一走上楼,首先就是眼前围着四扇屏风,上面是工笔的梅兰竹菊四君子,高雅不俗,有个白面无须的中年男子候着,一见他们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