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年5月7日 上海闸北

关灯
    第一百六十二章 1966年5月7日 上海 时间已经是下半夜了,钟立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折腾得老婆都醒了,不满地踹了他一脚。

     他索性起身,披上棉袄,趿拉着鞋子坐到外屋抽闷烟,历史的一幕幕闪现在脑海里。

     他原名陈同甫,是1938年参加军统举办的“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人员训练班”的,这个班后来有了一个更被人熟知的名字:军统临澧训练班,堪称军统的“黄埔军校”,它的班歌后面甚至成为了军统局的局歌。

    因为外表孔武有力,入了行就干行动。

    训练班结业后,先被分配到“忠义救国军”苏浙别动队,在日本人的后方搞刺杀、爆破等活动,抗战胜利后军统局缩编,他因为有军功被留用了。

    48年又被保密局分派到淞沪警备司令部第二处,那两年是他一生里最得意的时候,追捕地下党、破坏学联、暗杀民主人士屡屡得手,职位也升为了少校组长。

    保密局里不仅“江山帮”、“广东帮”、“湖南帮”派系斗争激烈,还存在着不成文的鄙视链:搞情报的瞧不起搞技术的;搞技术的瞧不起搞总务的;搞总务的瞧不起搞外勤的。

    其实,并不是搞行动的不能干,相反在抗战期间,军统行动力量惩治汉奸、刺杀日伪头目、组织敌后游击队都还做的有声有色,让军统名声大噪;抗战胜利后,在破获地下党组织、监视民主人士上也不遗余力;只是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说,谋略胜于武力,动脑强于动手,只有没有办法了,才采取肉体消灭。

    因此,行动队员总给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印象。

    像他这样没根基、没靠山的,又处于鄙视链末端的,只能靠拼死卖力,手上沾上更多的鲜血,才能换来晋升。

     可好景不长,“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高官显贵们先是撤往广东和西南,随后又逃到台湾,大厦将倾,小人物们如鸟兽散。

    为了颠覆新政权,保密局和国民党的其他特务系统都制定了规模很大的潜伏计划。

    保密局的潜伏特务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有建制、成组织的特务小组,人员成分较复杂,以直接从事破坏活动为主;另一类是单线联系的资深特工,往往具备很好的隐蔽身份,级别更高,能力更强,更难以发现,着眼于长期潜伏,企图隐匿在新政权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陈同甫就属于这后一类,为此,他还专门接受了收发报、化妆、密写、爆破、反跟踪等特工技能的培训,并化名钟立元,作为潜伏在大上海的“全能型”谍报员,被保密局寄予厚望,轻易不动用。

     原曾想熬个几年,就能由地下浮出地上,晋衔授勋,出人头地,可没想到这一潜伏就是十多年。

    上海刚解放的头两年,他偶尔还会接到上峰的指令,随着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深入,对他而言,环境变得风声鹤唳,他也就进入了蛰伏期。

     尤其是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和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杨帆,针对上海斗争环境复杂,潜伏特务众多的特点,采取了大胆逆用的斗争策略,起用了胡均鹤为上海市公安局“情报委员会”主任,协助清查各类潜伏及隐匿身份的敌特分子。

    要说这个胡均鹤也是个人物,他1925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为瞿秋白的弟弟瞿景白和李强,妻子是赵尚志烈士的妹妹赵尚芸,还曾任过共青团中央书记。

    1932年在上海被“中统”逮捕后叛变投敌,任“中统”苏沪区副区长兼情报股长。

    1939年又被汪伪特工逮捕,投靠汪伪政权,先后任汪伪特工总部南京区副区长、二处处长、副厅长兼江苏实验区区长。

    上海解放之前,胡均鹤又利用其身份重新为党工作,作出过一些贡献。

     解放初,胡均鹤为主任的市公安局“情报委员会”,汇集了一大帮曾在国民党“中统”、“军统”和汪伪特工总部“76号”干过,后向人民政府投诚自首的特务骨干。

    这些前“军统”、“中统”特务中高层投诚后,立功心切,充分发挥他们情况熟悉的长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