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商汤

关灯
    将自己多年来对天下局势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方法,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商汤。

     商汤听后,大为赞赏,对伊尹的才能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此,伊尹便成为了商汤的重要谋士和助手,为商汤出谋划策,辅佐他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在伊尹的辅佐下,商汤的势力进一步壮大。

     他开始对夏朝的一些附属小国进行征伐,以削弱夏朝的势力。

     这些小国在夏朝的统治下,同样遭受着沉重的压迫和剥削,百姓们生活困苦不堪。

     商汤的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仅帮助百姓们解除了痛苦,还将这些小国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商汤的仁义之举,赢得了这些小国百姓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他们纷纷加入商族,为商汤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商族势力的不断扩张,夏朝的统治者夏桀终于坐不住了。

     他意识到,商汤已经成为了他最大的威胁,如果不加以遏制,必将后患无穷。

     于是,夏桀决定对商汤采取行动,他以商汤不服从夏朝统治为由,将商汤召至夏朝都城,囚禁在了夏台。

     夏台是夏朝的一座监狱,环境十分恶劣,被囚禁在那里的人,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

     商汤的族人得知商汤被囚禁后,十分焦急,他们纷纷请求出兵攻打夏朝,救出商汤。

     然而,伊尹却十分冷静,他深知此时与夏朝正面冲突,只会让商汤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于是,他一方面派人前往夏朝都城,通过各种关系,向夏桀求情,另一方面,他又收集了大量的珍宝和美女,献给夏桀,以迷惑夏桀。

     夏桀本就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见到如此多的珍宝和美女,顿时心花怒放,他认为商汤已经对自己服软,再也没有了反抗的能力。

     于是,夏桀便放松了对商汤的警惕,最终将商汤释放。

     商汤回到亳地后,更加坚定了推翻夏朝统治的决心。

     他在伊尹的辅佐下,继续积极备战,积蓄力量,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而此时的夏朝,在夏桀的残暴统治下,已经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百姓们对夏朝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日益高涨,一场改朝换代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商汤从夏台被释放回来后,深知与夏朝的战争已不可避免,于是加快了征伐周边部落、壮大自身实力的步伐。

     在伊尹的辅佐下,商汤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战略计划。

     首先,商汤将目光投向了葛国。

    葛国是夏朝的一个附属小国,位于商族的南部。

     葛国国君葛伯是一个昏庸无道、贪婪成性的人,他不仅不祭祀祖先,还经常掠夺百姓的财物,使得葛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商汤认为,葛伯的行为违背了天道人伦,是对天下百姓的犯罪,于是决定以此为借口,对葛国发动战争。

     在出征之前,商汤召集了商族的全体将士,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

     他向将士们阐述了征伐葛国的原因和目的,强调此次战争是为了伸张正义,拯救葛国的百姓于水火之中。

     商汤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商汤出征,为正义而战。

     商汤的军队迅速向葛国进发。

    葛国国君葛伯得知商汤的军队前来征讨,惊慌失措,他急忙召集国内的军队进行抵抗。

     然而,葛国的军队纪律涣散,战斗力低下,根本无法与商汤的军队相抗衡。

     在商汤军队的猛烈攻击下,葛国的防线很快就被突破,葛国国君葛伯也被商汤的军队所杀。

     商汤占领葛国后,并没有对葛国的百姓进行残酷的杀戮和掠夺,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措施。

     他开仓放粮,救济葛国的百姓,帮助他们恢复生产生活。

     同时,商汤还选拔了一些有才能、有品德的葛国百姓,担任地方官员,治理葛国。

     商汤的这些举措,赢得了葛国百姓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商族,成为商汤的子民。

     征服葛国后,商汤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

     他继续按照既定的战略计划,对夏朝的其他附属小国进行征伐。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商汤先后征服了韦国、顾国和昆吾国等多个小国。

     这些小国在夏朝的统治下,同样遭受着沉重的压迫和剥削,百姓们生活困苦不堪。

     商汤的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仅帮助百姓们解除了痛苦,还将这些小国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征伐四方的过程中,商汤始终坚持以仁义为本,以争取民心为首要目标。

     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所到之处,都会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许多百姓主动为商汤的军队提供粮草和物资,甚至还有一些百姓自愿加入商汤的军队,为他效力。

     商汤的仁义之举,不仅让他在战场上屡战屡胜,还让他在天下百姓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随着商汤势力的不断壮大,夏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夏桀对商汤的征伐行为感到十分恐惧和愤怒,他决定亲自率领夏朝的军队,与商汤进行一场决战。

     于是,夏桀调集了夏朝的全部精锐部队,向商汤的领地进发。

     商汤得知夏桀亲自率领大军前来征讨,并没有丝毫的畏惧。

     他在伊尹的辅佐下,积极备战,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商汤将自己的军队分成了多路,分别埋伏在各个险要之地,等待着夏桀军队的到来。

     当夏桀的军队进入商汤的埋伏圈后,商汤一声令下,埋伏在四周的商军迅速出击,对夏桀的军队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夏桀的军队由于没有防备,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

     在商军的猛烈攻击下,夏桀的军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夏桀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残兵败将,狼狈逃窜。

     这场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商汤和他的军队的士气。

     同时,也让天下百姓看到了商汤的实力和决心,更多的部落和百姓纷纷前来归附商汤。

     商汤的势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他已经具备了推翻夏朝统治的实力。

     击败夏桀的军队后,商汤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夏朝虽然已经元气大伤,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夏桀仍然拥有一定的实力,不可掉以轻心。

     于是,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继续积极备战,积蓄力量,等待着彻底推翻夏朝统治的最佳时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商汤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与夏朝进行最后的决战。

     在出征之前,商汤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誓师大会。

     他召集了商族的全体将士,以及归附他的各个部落的首领和军队,向他们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誓词。

     在誓词中,商汤历数了夏桀的种种罪行,如荒淫无道、残害百姓、重用奸臣、排斥忠良等,强调夏朝的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天理难容。

     他表示,自己此次出征,是顺应天命,替天行道,为了拯救天下苍生,推翻夏朝的残暴统治。

     商汤的誓词,极大地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和爱国热情,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商汤出征,为正义而战,为推翻夏朝的统治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誓师大会结束后,商汤亲自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向夏朝的都城进发。

     商汤的军队纪律严明,士气高昂,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抵达了鸣条之地。

     鸣条位于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是夏朝都城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夏桀得知商汤的军队已经抵达鸣条,急忙调集夏朝的剩余兵力,在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