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月亮之国科摩罗

关灯
    既然说到了非洲,说到了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科摩罗,南非,肯尼亚,坦桑尼亚,那么我们不妨就坐下来再闲聊一下。

     我对非洲有着狂热的喜爱。

    虽然总共在非洲待的时间不长,但是去过很多地方,无论是非洲大陆还是周边的海岛。

    而在这些地方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科摩罗了。

     科摩罗位于非洲大陆的东面,马达加斯加岛的北面,由印度洋上的4个小岛组成。

    距离塞舌尔群岛也比较近。

    我去过塞舌尔,也去过法属留尼旺,这两个地方都是欧洲人的度假圣地,但是依然没有像科摩罗那样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科摩罗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风景也不秀美,但是独具特色。

    我们不妨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慢慢的聊一聊这个如世外桃源般的小国。

     科摩罗只有80多万人口,80%都信仰伊斯兰教。

    这个国家的人民主要是非洲大陆人、中东人和马达人的后代。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影响也是相对比较大的。

    明朝郑和出使西洋的时候就到过中东和非洲西海岸一些国家。

    当时伊斯兰教就已经开始传入这些非洲国家。

    而郑和其实也是一个穆斯林,这也是明成祖朱棣派他下西洋的原因之一。

     我们前面说过,科摩罗首都莫罗尼沿海大街上最显着的建筑,就是那种三层的白色清真寺。

    他们每天都要做5次祷告。

    每年都有科摩罗人远赴麦加去朝圣。

    虽然他们在经济上很贫穷,去一趟可能就要花费多年的积蓄,但是依然义无反顾。

     另一段对科摩罗当今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历史,是它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

    一直到现在,科摩罗的马约特岛依然被法国占领。

    科摩罗与法国也有着很深的渊源,很多科摩罗人都会去法国工作和生活。

    就像我们这边贫穷地区的人们去沿海发达城市打工一样。

     科莫罗最大的外汇收入就是科摩罗人在法国打工汇回来的钱。

    也有一些有钱的科摩罗人会定居在法国,或者在法国和科莫罗都有家。

    穆斯林允许娶4个妻子,只要经济条件允许。

    所以我认识的一些科摩罗人朋友,他们会在法国有一个家庭,有一个太太在法国,同时在科摩罗也会有一个家。

     科摩罗人的日常服装主要是阿拉伯长袍,加一双拖鞋。

    在莫罗尼的市场上有很多卖旧衣服的摊位,其中有不少就是从国内运过来的旧衣服,还有一些二手鞋。

    虽然价格卖的很便宜,但是对普通的科摩罗人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所以很多人常年都只是穿一双拖鞋,而孩子甚至不穿鞋。

     因为多数居民都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所以他们不吃猪肉。

    日常主要以牛肉、鸡肉、木薯和海鱼等为食物。

     科摩罗是一个群岛国家,由4个岛屿组成,海洋资源丰富。

    市场上最常见的鱼类是金枪鱼,价格很便宜。

    像国内卖的比较贵的龙虾、海参,在科摩罗也很便宜。

     前几年科摩罗政府下达了封海令,严禁捕捞海参。

    我在科摩罗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两个福建人。

    虽然穆斯林不喝酒,但是当地依然有针对外国人的酒吧营业。

     那天晚上,我们几个哥们儿正在莫罗尼的酒吧吹着海风,喝着小酒闲聊。

    一会儿又来了两个中国人,在那么遥远的地方,能遇见自己的同胞,是件很令人高兴的事情。

    所以大家交流起来。

     相互介绍之后,那两个福建人兴奋地说他们在这里待了快一个月了,因为他们想做科摩罗的海参生意,但是要先拿到科摩罗政府的捕捞海参批文。

     科摩罗群岛附近海域的海参不仅个头大,并且是纯野生,营养价值很高,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但是我告诉他们那条路很难走通。

    因为据我了解,这不仅仅是禁海令的问题,这个禁海令牵涉到的利益相关方比较多,主要是法国。

     科摩罗虽然独立了,但是在很多方面依然深受法国的影响。

    他们海洋资源虽然丰富,但是自己并没有多少话语权,自己的居民只能在沿海捕鱼,何况也缺乏大型的捕鱼船,科摩罗罗本地的渔民大多是驾着独木舟去近海捕鱼。

    海洋资源的真正话语权还是掌握在法国人的手里。

    这也是非洲国家常见的悲哀的地方。

     很多人认为非洲人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