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关灯
    “好香啊姐。

    ” 徐茅感觉到最近家里伙食变好了。

    她陶醉的闻了一下,然后提着甑子和竹刷过来。

    显然家里的丫头就没闲着的时候:“奶说今天来客。

    咱们蒸点干饭。

    ”干饭就是糙米饭,比米粥结实多了。

    也不掺和米糠和红薯。

    野牛肉则是在陶罐里卤起来。

    徐老太不太舍得吃。

    估计等卤好了也就片给客人吃的。

     想到去年过年,徐家那盘跟世博会展品似的鱼足足摆了七八天呢。

     “还是阿竹哥厉害呢,一下拿回来这么多银子,够咱家吃一年了。

    ”现在每斗米也就60-75文左右。

    一斗米是12斤。

    正常来算,他们每日口粮再省着也有10斤左右。

    其中半数都是红薯之类的杂粮。

    每日也得花100文吃用。

     所以徐茅这话也没错。

    他们家一共6亩上等水田,和4亩下等旱地。

    旱地种的都是耐寒的作物。

    算下来,每亩收1斗田税并不多。

    但本朝是每年收取两次,分为夏税,和秋税。

    加上三七耗(路上的耗损)以及支脚钱(路费)。

    每年上缴接近7石粮食。

     按照一亩收2石来算,是能够让大家吃饱。

    可去除这些,还要吃盐,官盐120文一斤,他们每年从这里就要用掉10吊左右。

    加上还有一身的衣服。

    12口人最少要花去2.5匹布。

    加上工费。

    也要1吊钱。

     就算不算农具损耗,油钱,菜种,一家人也要用掉36两。

     这也难怪徐茅感叹——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本朝四等户是50亩地。

    徐家远远不如。

    再说前些日子县里的大小商铺过来上秤卖茧。

    豆儿娘又在哭,说今年桑叶利钱贵。

    她家蚕之得扔了。

    沿着村里的河流下去。

    屋里都是女人的哭声。

     午饭时候,众人说了这话。

    又不免谈起来收蚕的人如何打扮,那拇指上的金戒指,瓦亮瓦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