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关灯
    于平的酒彻底醒了! 打算 于平生怕自己看错了,忙将灯芯又挑亮了一些,细细将公文看了一下。

    见上面盖的不是州府的大印而是钦差的印,登下放下心来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事反而好办了。

    再看一字一字读了里面所言,心自庆幸:亏得叫我先遇到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倒也不难圆过去。

     要他将朱神汉救出来是千难万难的,要将自己从里面摘出去却不太麻烦。

    眼珠子转了几转,于平已经恢复了平静,将公文揣在怀里,又取了串钥匙,掌着灯,轻手轻脚地往存放籍簿文档的屋子走去。

     于平避开了巡夜的差役,开了锁,就着微弱的灯光进去寻了几件文书,或删或抽,累出一身细汗。

    干完这些,又将明天要回县令的话从头想了一遍,自觉再无疏漏了,天边也泛起了鱼肚白,于平匆匆梳洗过了,揣着公文去见县令。

     县令将公文一看,道:“我记得谁家亲戚姓朱的?” 于平陪笑道:“大人好记性!正是小人的姑母嫁给了姓朱的,不过与是个乡间农户,与神汉不相干的。

    如今姑父也死了,小人接了姑母来赡养。

    ” 县令夸了他两句,说:“既这样,叫他们去查一查这个朱神汉。

    ” 于平道:“且慢!这朱神汉小人倒知道的,他祖上是逃荒过来的,也不算本地人氏。

    他没有户籍,若是据实报上去,不免要问您辖下还有隐户逃户,对您在部里的考评不利。

    反正没户籍,就报本地并无此人。

    何苦将自家卷进这巫蛊的案子里?” 县令道:“胡说!这姓朱的神汉,在本县就没人认得吗?设若钦差派人追查下来,岂不是要治个其瞒之罪?” 于平赔笑道:“大人想,这要真是桩要案,来的就不是文书而是钦差了!哪怕钦差人手不够,也能支使州府派差人来。

    既然只是泛泛行文,可见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大人治下民风淳朴,断不会有这等会使诅咒的恶毒之人!” 县令的治下,不能有隐户不办,也不能有破坏教化的人,否则是县令的责任。

    县令当然不想担此责。

    那就要把这事儿糊过去。

     县令一捋须:“倒有几分道理,你拟个文书来我看。

    ”于平已打好了腹稿,一挥而就,县令边看边摇头:“你这文墨究竟差了些,要多读书。

    ”抬手改了几个于平故意留下的破绽词句,命于平:“这就用印发了出去,不要耽误了钦差办案!” 一切如于平所愿,此事在公家便算抹平了。

    反正朱神汉人在州府,与县里不相干的。

    过几天再听听风,如果事情不难,就搭把手将朱神汉捞回来,卖个人情给祝三。

    如果事情不好办,那就听天由命,于平只当不知道这件事儿。

    也就是死一个朱神汉,与大娘子家姓祝的女婿没关系! 日后翻出来叫祝三知道了,只须讲自己真的不知情,许是旁人经办的,也就过去了。

    祝三哪有本事找县令对质? 于平越想越觉得再无纰漏,招了个差役过来命他将公文送去州府,又嘱咐他:“去了州府别乱逛,小心打听一下钦差在办什么案子,回来说与大人和我听。

    ”回来又如此这般回复了县令,县令也很满意。

     于平应付完这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