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关灯
    爱立摇头道:“我想应该是没有的,”顿了一下又道:“郑先生,当年的事,你也不必再放在心上,我相信彼时任何一位有同情心的同学,都会对你伸出援助之手……” 郑卫不敢再听下去,匆匆道了一句:“叨扰了。

    ”然后,就逃也似的走了。

     相比较郑卫的狼狈,爱立是平静的,望了一眼他的背影,就按照原计划去收拾东西回家。

    今天是周六,妈妈叮嘱她要回去吃饭。

     6月26日上午,访问团除了大卫这一拨以外,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地离开。

    爱立需要找黎东生商量一下,与西德DK集团共同研制新机器的事,意外从他的助理那里得知,他去机场送人了。

     爱立有些奇怪,“送的谁啊?”他们自动化研究所对接的一直是西德DK公司这边,大卫他们还没说要走啊? 助理道:“是郑卫先生。

    ” 爱立忽然想起来,还有郑卫这么一个人呢! 下午,黎东生回来以后,主动和爱立谈起郑卫来,“郑先生说,以后大概不会回来了。

    ” 爱立点头道:“可能这趟回来才发现,原来的亲人.故友都不在了。

    故乡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样子。

    ”她是看出来,郑卫此次回来,大概是有意来找原主的,但是事实上,在原来的世界里,和很多后来回来寻亲的人一样,他们得到的,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坟茔。

     再者,当年郑卫赴港之前,其实已经为他和原主之间的感情划上了句号。

     有些遗憾是注定的。

     326.第三百二十六章正文完 爱立回家以后,和铎匀说起来郑卫离开的事儿,樊铎匀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他也是不容易。

    ”二十多岁的年纪,两次抱着丧生大海的可能,都要偷渡到港城去,他所经历的苦难,可能后人都难以想象。

     爱立也觉得有些唏嘘,叹道:“在时代和历史面前,人总是渺小的。

    ”这并不是郑卫一个人的苦难,而是一个民族的苦难。

     想到这里,爱立快步走到桌子前面,从她带回来的包里,一番搜找,扒拉出一封信来,递给铎匀道:“我今天收到了俞老师弟弟的信,说要还给我当年帮助俞老师的钱。

    ” 樊铎匀稍微想了一下,才记起来,爱立说的俞老师,是她大学时期的俄语老师,也是当年他们帮助的二十多人中的一个,1969年被遣返回东北老家,跟着侄孙生活。

    1974年得到了平反,但是本身年事已高,许是情绪波动过大,那一年春夏交际的时候就过世了,被安葬在东北。

    当时爱立还额外寄了一笔丧葬费过去。

     没想到时隔五年,竟然还会有俞老师家人的消息。

     边看信边问爱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