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关灯
    问,“不买别抠抠摸摸的。

    ” 男人不理,欣赏很久:“你这瓷瓶外壁的豆青釉不够匀净,有点发黄了。

    ” 一旦挑刺,那就是想压价,想压价就说明想要,纪慎语瞅一眼发黄的地方,心想能不黄吗?豆青的残片没合适的了,只能用个接近的。

    他说:“不发黄你就得掂量下真假了,发黄是因为在海里沉了太久。

    ” 男人毫不意外,接腔给看客们说:“没错,这是件海洋出水的瓶子,应该是清朝的。

    ” 老太太立即问:“那得多少钱?” 男人笑笑:“虽然保存完整,但是器型普通,表面又有瑕疵,贵不了。

    ” 纪慎语闻言也笑笑,他就想换钱给丁汉白买个礼物,时间紧迫也做不出多复杂的,这人说得没错。

    “你买吗?”他举起三根手指,“这个数。

    ” 三万,男人与他对视,说:“一万三。

    ” 纪慎语把脸偏一边:“看完放好,别挡光。

    ” 男人被他这态度弄得一愣,老太太反而乐起来:“这孩子爱答不理的,不是做生意的,单纯换零花钱呢。

    ” 男人又重复:“一万三真不卖?换个人可能连一万都不给。

    ” 纪慎语挥挥手,把不耐烦摆脸上,男人起身走了,老太太和看热闹的也走了。

    他目光尾随着男人,见对方散步似的,偶尔停留,却没再躬身。

     他心里有了数,门前冷落只是暂时的。

     中午太阳最毒,文物局办公室的空调没停过,电话一响,副局长打来要文件,丁汉白进主任办公室拿一趟,又送一趟,回来后就在位子上吹风。

     他落汗后问:“组长,主任请假了?” 张寅没上班,亲自去机场接专家了,把专家安排好就没回来,名正言顺地旷班。

    至于现在,正悠闲地在玳瑁古玩市场转悠呢。

     这市场里,九成九的赝品,但人人都想捡漏,张寅溜达一圈往回绕,又立定于纪慎语的面前。

    海洋出水文物,他刚从福建带回来一批,博物馆展示的那些都是他挑选的。

     说明什么?说明他不可能走眼。

    他确定得很,那瓶子的圈足、束颈和唇口都是规矩的,和他见过的一模一样。

    再就是附着物,他更肯定了,那海腥味他且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