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关灯
    火锅这玩意,本朝也有。

    宫里冬天会设小鼎,蘸着料子,现烹现吃。

     区别在于每次只烹一种,或牛肉、羊肉,或鱼片、鹿肉,间或也有别的野味,不似后代一般大杂烩;汤一般用骨汤,没有辣椒时代的各种神奇锅底;蘸料与后世也不太一样,大多是清酱汁子加麻油,有时还要加醋。

     沈韶光觉得,很有必要让热爱热闹的大唐人民尝尝热闹的后代火锅。

     第一步,先去定制几个锅子。

     沈韶光画了后世铜火锅的样子,请匠人制作,做得倒也快,工艺也不错,有的地方能看出手工痕迹,每个锅都颇有斤两,稳妥厚重得像可以用到地老天荒――也所以,很贵!在这个金属货币年代,十个锅子花得沈韶光心抽抽。

     第二步就是宣传,来个火锅美食节怎么样画张火锅图,写上“红炭铜炉,百味小釜”,或者蹭小雪节气,来个类似“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样文艺点的文案沈韶光想想,到底选了前者。

    不能不说,文艺其实是个技术活儿,以自己那打油味甚重的诗才,还是莫要丢人现眼了。

     当然美食节最重要是配合打折,经济社会过来的人,各种“节”就意味着打折和花钱。

     对现烹现吃这种吃法,于三不陌生――可见其前任主人是真吃主儿。

    便是对这锅子的形状,于三也接受良好,尤其在沈韶光给他演示了拔火帽和压火帽的神奇功能之后,更是赞许地点头。

     难得见这位傲娇小公举这么捧场,沈韶光越发得意地跟他解释了通道形状、空气流速和火势的关系问题。

     可惜“小公举”对沈韶光“百味小釜”什么都往里扔的吃法却不敢苟同,“那不就串味儿了吗” “要的就是串味!” 于三被沈韶光噎得说不出话来。

     阿圆在旁边直乐,虽然还没尝过,已经决定喜欢这种叫火锅的东西了。

     找了个空档,沈韶光先带着阿圆和于三预吃了一顿。

     于三勉为其难地厉害,在沈韶光的淫威之下,不得不从。

     但后来,于三的被强迫就变成了随性淡然,以其吃的量来说,沈韶光觉得,最后大约能算享受了,当然于三公主是不会承认的。

     阿圆则不管那么多,只管甩开腮帮子吃――这个玩意儿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