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关灯
小
中
大
弘;杨先生的《从军行》则激扬文字,挥斥方遒,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实在叫人澎湃。
” 兰娘唤人抬来茶釜、小泥炉及一整副竹玉茶具,筠之跽坐,一面覆手于炭上试温,一面笑道:“少年时,叔叔教导我不要走到齐梁诗文雕琢、堆砌的歧路上去,而上官体细腻入微,讲究天然之美、天然之观察,一扫前朝浮艳雕琢的诗风,于我而言,是位好先生。
可见道生万物,各有所长,不必非得分出高低。
” 卢照邻连连点头,略吃力地屈膝,亦跽坐在筠之身旁,?起一块紫阳茶饼,和她一同翻覆烘烤。
“你长大了,又有上官司言这样的同窗时常切磋,我心甚慰。
”再转而对婉儿道,“这些日子,令明好为人师惯了,说话惹人嫌,司言不要见怪。
” “胡说八道!”杨炯啐了照邻一声,“大侄女和上官司言是同窗?是在卢氏家塾读书么?师承哪位先生座下?” “不在家塾,”照邻微微一笑,半含得意,“在崇文馆,师从刘祎之、元万顷、崔融等人。
” 杨炯抚须,悠悠道:“那也算我半个学生了。
” “此话怎讲?” 杨炯道:“我如今是崇文馆大学士,也日日批作业的,怎么不算你们半个先生?” 筠之与婉儿相视一笑,对杨炯拱手道:“先生。
” “你们不用给他行礼。
”照邻连连摆手,回以杨炯一啐,“好不要脸,当了半年学士,竟兴得找不着北了!” 谈笑间,夜幕缓缓垂下,初春的细雨朦胧如线,庭院中的几丛修竹在烟雨蒙蒙中静立,曲水叠峦上山色青翠。
邵项元踏进府门,未着雨披,被雨气浸湿的圆袍淌着水,滴落一路水痕。
“将军,”家僮行礼,替项元撑伞,“娘子族叔卢照邻和杨炯杨大学士来了,正在中堂煮茶论诗。
” 项元眯了眯眼,原来是卢照邻,难怪早上出门时他觉得面熟。
此时雨雾青黑,但中堂的直棂窗灯火通明,微湿的空气里荡漾着竹子的清香,堂内有源源不断的笑声和抚掌声传来。
他在门外踌躇片刻,几人已从缘情体物讲到独抒怀抱,又从对偶声律讲到七言歌行中夹杂少量三言所带来的流动感,以及如何通过句式错落来平衡措辞的整练和抒怀的跌宕,篇幅、句式、工物、写情,这间暖黄色灯光的中堂已然成为进士科文词的判卷场,而他是个未及二载就从国子监休学的人。
飞檐上挂着雨水涓流,一滴一滴,落到邵项元半褙肩上,洇出一片冰冷的水色,他浑然未觉。
家僮见他徘徊不前,疑惑道:“将军?怎么不进去?”
” 兰娘唤人抬来茶釜、小泥炉及一整副竹玉茶具,筠之跽坐,一面覆手于炭上试温,一面笑道:“少年时,叔叔教导我不要走到齐梁诗文雕琢、堆砌的歧路上去,而上官体细腻入微,讲究天然之美、天然之观察,一扫前朝浮艳雕琢的诗风,于我而言,是位好先生。
可见道生万物,各有所长,不必非得分出高低。
” 卢照邻连连点头,略吃力地屈膝,亦跽坐在筠之身旁,?起一块紫阳茶饼,和她一同翻覆烘烤。
“你长大了,又有上官司言这样的同窗时常切磋,我心甚慰。
”再转而对婉儿道,“这些日子,令明好为人师惯了,说话惹人嫌,司言不要见怪。
” “胡说八道!”杨炯啐了照邻一声,“大侄女和上官司言是同窗?是在卢氏家塾读书么?师承哪位先生座下?” “不在家塾,”照邻微微一笑,半含得意,“在崇文馆,师从刘祎之、元万顷、崔融等人。
” 杨炯抚须,悠悠道:“那也算我半个学生了。
” “此话怎讲?” 杨炯道:“我如今是崇文馆大学士,也日日批作业的,怎么不算你们半个先生?” 筠之与婉儿相视一笑,对杨炯拱手道:“先生。
” “你们不用给他行礼。
”照邻连连摆手,回以杨炯一啐,“好不要脸,当了半年学士,竟兴得找不着北了!” 谈笑间,夜幕缓缓垂下,初春的细雨朦胧如线,庭院中的几丛修竹在烟雨蒙蒙中静立,曲水叠峦上山色青翠。
邵项元踏进府门,未着雨披,被雨气浸湿的圆袍淌着水,滴落一路水痕。
“将军,”家僮行礼,替项元撑伞,“娘子族叔卢照邻和杨炯杨大学士来了,正在中堂煮茶论诗。
” 项元眯了眯眼,原来是卢照邻,难怪早上出门时他觉得面熟。
此时雨雾青黑,但中堂的直棂窗灯火通明,微湿的空气里荡漾着竹子的清香,堂内有源源不断的笑声和抚掌声传来。
他在门外踌躇片刻,几人已从缘情体物讲到独抒怀抱,又从对偶声律讲到七言歌行中夹杂少量三言所带来的流动感,以及如何通过句式错落来平衡措辞的整练和抒怀的跌宕,篇幅、句式、工物、写情,这间暖黄色灯光的中堂已然成为进士科文词的判卷场,而他是个未及二载就从国子监休学的人。
飞檐上挂着雨水涓流,一滴一滴,落到邵项元半褙肩上,洇出一片冰冷的水色,他浑然未觉。
家僮见他徘徊不前,疑惑道:“将军?怎么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