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泰始开国

关灯
    待,允其“使用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上书不称臣”(《三国志·三少帝纪》),实则派禁军监视。

    民间传说曹奂曾作《潜龙诗》:“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司马炎闻之,命人送去毒酒,却被曹奂掷于地上:“吾知汝意,然魏氏待汝家不薄,何忍至此?”最终曹奂“忧愤成疾”而死,时年五十八岁(《魏氏春秋》称其“年逾耳顺,得以善终”,与民间传说矛盾)。

     四、开国新政:泰始年间的治道与隐患 (一)“户调式”的经济改革 司马炎登基后,颁布“户调式”制度,包括三项内容: 1.占田制:男子可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超出部分纳税(试图抑制土地兼并); 2.户调制:每户每年纳绢三匹、绵三斤,按户等高低调整(替代曹魏的“租调制”); 3.荫客制:士族可按品级荫庇亲属、佃客,最多至五千户(换取门阀支持)。

     (历史评注:唐杜佑《通典》称:“泰始之制,可谓宽仁,然荫客过滥,终成尾大不掉之患。

    ”此制虽暂时缓和了矛盾,却为西晋中后期的土地兼并埋下祸根。

    ) (二)“焚裘示俭”的作秀风波 为扭转曹魏末年的奢靡之风,司马炎曾上演“焚裘示俭”的戏码。

    据《晋书·武帝纪》载,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用野鸡毛织成,光彩夺目。

    司马炎当众将其焚毁于殿前,下诏:“异服奇技,典制所禁,其宣示内外,勿复有献。

    ”但讽刺的是,十年后他便沉溺后宫,“掖庭殆将万人”(《晋书·后妃传》),开创了“羊车望幸”的荒唐典故(见下章)。

    时人作《钱神论》讽曰:“亲幸者非财不行,流涕者唯钱而已。

    ” (三)分封诸王的致命隐患 司马炎吸取曹魏“孤立而亡”的教训,大封宗室二十七人为王,允许王国置军队,大者辖五郡,小者辖三郡。

    其中,叔父司马干为平原王,弟司马攸为齐王,子司马衷为太子。

    此举本意是“藩屏帝室”,却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祸根。

    《资治通鉴》评:“晋武帝鉴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殊不知枝叶过盛,终成反噬。

    ” 五、历史余响:从“受禅”到“失德”的轮回 泰始开国的仪轨,表面是对上古禅让传统的继承,实则是权臣篡位的标准化流程。

    从王莽“居摄”到曹丕代汉,再到司马炎受禅,九锡与禅让已成为王朝更迭的“合法”外衣。

    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尖锐指出:“魏、晋之君,其去圣人远矣,所置诸侯,率多骄淫失道,何足为法?” 值得深思的是,司马炎登基时,曾问司隶校尉刘毅:“朕可方汉之何帝?”刘毅答:“可方桓、灵。

    ”司马炎不悦:“何至于此?”刘毅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

    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晋书·刘毅传》)这段对话揭示了泰始开国的本质——看似煌煌大典,实则是权力私欲的合法化包装。

    当铜驼流泪的异闻成为历史陈迹,西晋王朝已在“开国即盛世,盛世即隐患”的怪圈中,悄然走向覆灭的深渊。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