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南宋异象引发朝廷动荡
关灯
小
中
大
这场席卷整个南宋的异象,令新近继位的宋度宗也深陷惶恐,视其为宋朝灭亡的凶兆。
虽有大臣进言,指出文庙异象或预示儒家圣人降世,却遭权相贾似道以“妖言惑众”之名驱逐出临安。
当南宋上下正因辛弃疾得诸子百家传承、顿悟文气之道所引发的异象而人心惶惶、疑惧丛生之际,临安皇宫大殿之上,年幼的宋度宗注视着殿中那位权倾朝野的臣子——贾似道。
作为百官之首,贾似道权势煊赫,即便贵为天子,宋度宗亦需执师礼相待,实乃一代权相。
贾似道上前一步,环视殿中诸臣,目光掠过那些在他看来庸碌无为的官员,虽心怀不满,仍沉声奏道:“陛下,前番蒙古遣使来朝,意欲与我朝结盟,共伐金国。
此议之后,便天现异象,文庙显圣,古之圣贤虚影映照苍穹。
此必是上天庇佑我大宋之兆!恳请陛下恩准,臣愿倾举国之力,率二十万将士出征金国。
此战,誓要覆灭金廷!” 贾似道深知,南宋与蒙古结盟虽可灭金,然金国一亡,蒙古的下一个目标必是南宋。
因此,他意图借此一战,既灭强敌金国,亦需打出宋军声威,震慑蒙古,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宋度宗见满朝文武无人敢出言反对,内心虽感身不由己的悲哀,但念及自己即位未久,尚无力抗衡这位大权在握的权相,只得表面含笑应允:“师臣既有此雄心,朕便在临安静候师臣凯旋。
”一时殿上竟显出几分君臣相和的景象。
贾似道神色平静地看着年轻的皇帝,道:“既蒙陛下允准,臣先行告退。
出征事大,臣需回府详加谋划。
”言毕,径直离去。
世人皆道他权倾朝野、恣意妄为,却不知他心中所虑,乃是不愿让朝中这群庸碌之辈继续将大宋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步出大殿,贾似道望着眼前金碧辉煌的宫阙,心绪翻涌:“皇帝?大臣?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已竭尽所能,只盼能为大宋多争取几年光阴。
这南宋,早已腐朽至骨,满朝尽是醉生梦死之徒。
”他心中默念着后世熟知的朝代更迭:“唐宋元明清……再过几年,便是蒙元登场之时。
我贾似道既侥幸来到这汉人饱受压迫的时代,纵然粉身碎骨,也定要尝试改写这段悲怆的历史!” 他并非原本的贾似道。
一年前,一个后世灵魂莫名穿越至此,占据了这位南宋末年赫赫权相的身躯。
融合了原身的记忆后,他迅速适应了新身份与这繁华却如昙花一现的南宋王朝。
“然而,我降临此世已逾一年,从未听闻有何奇人异事。
可如今这横亘天际的白色光柱、遍布南宋的文庙显圣、以及时隐时现于半空的诸多老者虚影……后世史书对此竟
虽有大臣进言,指出文庙异象或预示儒家圣人降世,却遭权相贾似道以“妖言惑众”之名驱逐出临安。
当南宋上下正因辛弃疾得诸子百家传承、顿悟文气之道所引发的异象而人心惶惶、疑惧丛生之际,临安皇宫大殿之上,年幼的宋度宗注视着殿中那位权倾朝野的臣子——贾似道。
作为百官之首,贾似道权势煊赫,即便贵为天子,宋度宗亦需执师礼相待,实乃一代权相。
贾似道上前一步,环视殿中诸臣,目光掠过那些在他看来庸碌无为的官员,虽心怀不满,仍沉声奏道:“陛下,前番蒙古遣使来朝,意欲与我朝结盟,共伐金国。
此议之后,便天现异象,文庙显圣,古之圣贤虚影映照苍穹。
此必是上天庇佑我大宋之兆!恳请陛下恩准,臣愿倾举国之力,率二十万将士出征金国。
此战,誓要覆灭金廷!” 贾似道深知,南宋与蒙古结盟虽可灭金,然金国一亡,蒙古的下一个目标必是南宋。
因此,他意图借此一战,既灭强敌金国,亦需打出宋军声威,震慑蒙古,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宋度宗见满朝文武无人敢出言反对,内心虽感身不由己的悲哀,但念及自己即位未久,尚无力抗衡这位大权在握的权相,只得表面含笑应允:“师臣既有此雄心,朕便在临安静候师臣凯旋。
”一时殿上竟显出几分君臣相和的景象。
贾似道神色平静地看着年轻的皇帝,道:“既蒙陛下允准,臣先行告退。
出征事大,臣需回府详加谋划。
”言毕,径直离去。
世人皆道他权倾朝野、恣意妄为,却不知他心中所虑,乃是不愿让朝中这群庸碌之辈继续将大宋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步出大殿,贾似道望着眼前金碧辉煌的宫阙,心绪翻涌:“皇帝?大臣?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已竭尽所能,只盼能为大宋多争取几年光阴。
这南宋,早已腐朽至骨,满朝尽是醉生梦死之徒。
”他心中默念着后世熟知的朝代更迭:“唐宋元明清……再过几年,便是蒙元登场之时。
我贾似道既侥幸来到这汉人饱受压迫的时代,纵然粉身碎骨,也定要尝试改写这段悲怆的历史!” 他并非原本的贾似道。
一年前,一个后世灵魂莫名穿越至此,占据了这位南宋末年赫赫权相的身躯。
融合了原身的记忆后,他迅速适应了新身份与这繁华却如昙花一现的南宋王朝。
“然而,我降临此世已逾一年,从未听闻有何奇人异事。
可如今这横亘天际的白色光柱、遍布南宋的文庙显圣、以及时隐时现于半空的诸多老者虚影……后世史书对此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