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刘玄德的大手笔
关灯
小
中
大
九月初的长安城,秋意渐浓。
未央宫的大殿内,几株金桂透过雕花窗棂送来阵阵幽香。
刘璟端坐在主位上,手指轻叩案几,目光扫过在座的四位心腹——长孙俭、崔昂、元修伯和郦道元。
"诸位,"刘璟的声音沉稳有力,"今日请各位来,是要商议一件关乎关陇长治久安的大事。
" 长孙俭捋了捋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作为跟随刘璟多年的老臣,他太了解这位主上的脾性了——每当刘璟用这种语气说话,就意味着又要有一番大动作。
年轻的元修伯却已按捺不住兴奋,挺直了腰背:"大王可是要推行那文吏招考之事?" 刘璟微微一笑,从案几上拿起一份竹简:"正是。
自魏晋以来,高门大族垄断仕途,寒门子弟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能屈居下僚。
而今关陇新政初立,百废待兴,正是破旧立新之时。
" 崔昂闻言,手中茶盏微微一颤。
作为清河崔氏的子弟,他心中五味杂陈。
一方面,家族荣耀令他本能地抵触这种打破士族特权的改革;另一方面,跟随刘璟这些年来,他亲眼目睹了士族子弟尸位素餐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大王,”崔昂放下茶盏,声音有些干涩,"此举确实利国利民,但恐怕会招致士族激烈反对。
" 刘璟目光如炬,直视崔昂:"怀远(崔昂字),你出身名门,却能在孤麾下效力多年,正是因为孤看重你的才能而非家世。
难道你不认为,天下英才,无论出身,都该有报国之门吗?" 崔昂心头一震。
他想起自己年少时,曾亲眼目睹一位寒门才子因无钱贿赂选吏,最终郁郁而终。
那人的诗文至今仍被传诵,却再无人记得他的名字。
"大王教训得是。
"崔昂深吸一口气,眼中逐渐坚定,"臣愿全力协助大王完成此事。
" 元修伯激动地拍案而起:"大王仁义!此举开一代之先河,必将名垂青史!那些底层吏员贪污腐败,多半是因为官职低微,不受重视,升迁无望。
若能将吏划入官的范畴,定为十品,按正常官员升迁,必能激励他们勤政爱民!" 一直沉默的郦道元此时开口:"大王,招考内容当以何为重?" 刘璟早有准备:"算学、律法、实政,三者并重。
治国需要的是实干之才,而非只会吟诗作赋的纨绔子弟。
以后的汉国朝堂选拔官员只有一个
未央宫的大殿内,几株金桂透过雕花窗棂送来阵阵幽香。
刘璟端坐在主位上,手指轻叩案几,目光扫过在座的四位心腹——长孙俭、崔昂、元修伯和郦道元。
"诸位,"刘璟的声音沉稳有力,"今日请各位来,是要商议一件关乎关陇长治久安的大事。
" 长孙俭捋了捋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作为跟随刘璟多年的老臣,他太了解这位主上的脾性了——每当刘璟用这种语气说话,就意味着又要有一番大动作。
年轻的元修伯却已按捺不住兴奋,挺直了腰背:"大王可是要推行那文吏招考之事?" 刘璟微微一笑,从案几上拿起一份竹简:"正是。
自魏晋以来,高门大族垄断仕途,寒门子弟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能屈居下僚。
而今关陇新政初立,百废待兴,正是破旧立新之时。
" 崔昂闻言,手中茶盏微微一颤。
作为清河崔氏的子弟,他心中五味杂陈。
一方面,家族荣耀令他本能地抵触这种打破士族特权的改革;另一方面,跟随刘璟这些年来,他亲眼目睹了士族子弟尸位素餐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大王,”崔昂放下茶盏,声音有些干涩,"此举确实利国利民,但恐怕会招致士族激烈反对。
" 刘璟目光如炬,直视崔昂:"怀远(崔昂字),你出身名门,却能在孤麾下效力多年,正是因为孤看重你的才能而非家世。
难道你不认为,天下英才,无论出身,都该有报国之门吗?" 崔昂心头一震。
他想起自己年少时,曾亲眼目睹一位寒门才子因无钱贿赂选吏,最终郁郁而终。
那人的诗文至今仍被传诵,却再无人记得他的名字。
"大王教训得是。
"崔昂深吸一口气,眼中逐渐坚定,"臣愿全力协助大王完成此事。
" 元修伯激动地拍案而起:"大王仁义!此举开一代之先河,必将名垂青史!那些底层吏员贪污腐败,多半是因为官职低微,不受重视,升迁无望。
若能将吏划入官的范畴,定为十品,按正常官员升迁,必能激励他们勤政爱民!" 一直沉默的郦道元此时开口:"大王,招考内容当以何为重?" 刘璟早有准备:"算学、律法、实政,三者并重。
治国需要的是实干之才,而非只会吟诗作赋的纨绔子弟。
以后的汉国朝堂选拔官员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