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街头枪击悬案(五)

关灯
    公安局情报会议室内,一张城市地图投影在墙上,程望双手抱胸站在最前面,身后的刑侦组成员陆续到场。

     “目标人物沈骁,男,31岁,2018年退伍,服役期间隶属某山地作战旅,擅长狙击、战术协同。

    三年前失联,此后不再参与任何正规工作系统,户籍注销状态,疑似自我隐匿身份。

    ” 投影画面一变,出现多张监控截图。

     “这张是去年9月,在西郊仓储区。

    我们可以看到他与某嫌疑车辆短暂停留五分钟,完成疑似交易动作。

    ” “这张是今年4月,现身市区北侧物流枢纽。

    与一名身份不明男子交换包裹,事后两人分别离开,走向不同街道。

    ” “最后这张,是一周前出现在某空置厂房。

    他本人未被镜头完整捕捉,但确认身上仍有军旅时期特征:肩部动作习惯、踝步重心均符合训练痕迹。

    ” 会议室沉默片刻。

     “从战术背景看,他若参与街头枪击案……是否可能为执行型杀手?”一名干警提出疑问。

     程望点头:“极有可能。

    从他三次出现轨迹看,他未有明显生活迹象,甚至连银行流水都已中断两年。

    他不是隐藏,而是脱离社会系统,彻底游离。

    ” “游离”二字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程望继续说:“我们追踪‘S1’的指令链时,发现一个可疑点:他使用的是境外加密短信服务——这类服务仅能通过某些高权限VPN才能注册,而沈骁……过去在部队就接触过此类系统。

    ” “就是说,他们之间不是偶然交集,而是某种长期绑定?” “不排除这个可能。

    ” 程望在白板上画出一条线:“S1——张石(中介)——高文彬(运输)——沈骁(执行)。

    ” “而更关键的,是他们运输的物件。

    ” 他摊开另一份密报复印件:“市武器走私情报库,两周前曾接到匿名报备,有批可疑装配件被送入本市,标识为‘工业润滑设备’,但经过拆解核查,有部分核心零部件与某型号军用冲锋枪构件相符。

    ” “所以那批货……是枪?” “不能完全确认,但至少已经构成危险品走私。

    ” “那我们现在的抓捕点在哪?”队员追问。

     “两个突破口。

    ”程望转身: “一是沈骁——我们正在协调江陵户籍所调取他家属近年所有通讯往来,有可能他跟姐姐保持私下联系。

    ” “二是黑货仓库。

    我们已经定位七个他过去一年可能出入的废弃厂房,其中一个就在西城区偏远的铜陵路旧电力设备库,附近刚好有疑似改装车辆的痕迹。

    ” “我们申请了突袭搜索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