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特大黑社会案(十三)

关灯
    会议室里的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桌面上,像一道一道陈旧卷宗上划下的审判痕迹。

     宋南将那块斑驳的金属船牌推到程望面前,声音仿佛从喉咙深处刮出来: “‘海桐二号’从未出现在任何一份官方报表中,甚至连它的建造批号都是伪造的。

    它在秋港案里,是一艘‘影子船’。

    ” 程望低头看着那块牌子,编号已经被海风侵蚀得几乎看不清,只剩一个模糊的“HK-2”。

     “当年,我是驾驶员。

    ”宋南抬头,“执行的是由上级直接口头命令,不许记录,不许回报,不许提及。

    ” “口头命令?”程望皱眉,“谁给的?” 宋南嘴角浮出一丝自嘲:“你真以为,当年秋港行动只是查走私那么简单?” “那三十多个‘人’——你指什么?”周景行插话。

     “失踪人口,或者更准确地说,被主动‘失踪’的人。

    ” 程望沉默半晌:“被谁失踪?” 宋南看了他一眼,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继续道: “那天晚上,我们原计划押送一批走私毒品,但码头上突然改令,要清理一艘滞港货船,理由是‘涉外疫控处理’。

    我们几个老组员都觉得蹊跷,因为押运不应该由刑警小组负责,但没有人敢问。

    只有李宏川提出质疑……” “后来呢?”程望问。

     “他被调离行动组,理由是‘身体不适’。

    ”宋南苦笑,“我们都知道他被架空了,但那时候谁都不敢说。

    ” 程望的指关节收紧。

     李宏川的档案中确实有那么一段突然“疗养”的记录,持续了三周,期间没有任何外勤任务,连局内签到都没出勤。

     “那船上的人……是从哪来的?”周景行低声问。

     宋南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缓缓从包中取出一本旧日记本,封皮早已翻卷,纸张泛黄,上面写着歪歪斜斜的一行字: “凡人皆罪。

    ” 程望接过翻开,第一页是整齐抄录的三十一个名字,有性别、有出生年份、有籍贯信息,但无一例外——全部是农村、工地、港口下层务工者,且均为“失踪人口”。

     他脸色瞬间沉了。

     这些人,曾在社会底层苟延残喘,后来无声无息地从世界消失,而当年的案件,却从未提及过哪怕一个人。

     “你是说,这些人是被……”周景行哽住。

     “不是被抓,是被‘处理’。

    ”宋南冷冷地说,“他们是替罪羊,是货仓里的‘人体包裹’,是当年某些人交易的筹码。

    ” “谁在处理?”程望逼视他,“谁指使的?” 宋南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