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校园杀人案(四)

关灯
    夜,沉如墨。

     城东片区刑侦支队会议室内,昏黄灯光照在长桌上,仿佛将每一页材料都烘得微微发热。

     程望双手撑在桌面,目光紧盯着电脑屏幕上江启的背景资料,神情不怒自威。

     “2009年以前,江启曾是湘州某高校心理系副教授,因‘教学风格与学生产生不适应’为由辞职;此后几次短期任教,皆以‘学生家长投诉’告终。

    ” 他说到“投诉”二字时,语气加重。

     “投诉内容被处理得极为隐秘。

    ”梁冰翻开档案,“但在2013年,有一份媒体报道的边缘信息提到:江启因‘边界感模糊’被学生家长举报,虽然未构成明确违法行为,但学校方面对其‘劝退’处理。

    ” “边界感模糊,翻译一下,就是性骚扰。

    ”程望冷冷吐出一句,“再往后呢?” “2014年后再无任职公开记录。

    直到三年前,他以‘外聘专家’身份进了江南大学,被心理研究中心临时聘用。

    ” “是谁引荐的?” “前心理中心主任,高嵩。

    五个月前退休,现已回乡。

    ” “联系他,让他把‘推荐理由’解释清楚。

    ”程望语气不容置疑。

     梁冰点头。

     会议室里短暂沉默下来,只听见墙上老式空调轻微的嗡嗡声。

    桌上摊开着数十张李晨的生前照片,每一张都眼神忧郁,嘴角紧抿,仿佛憋着一肚子不愿说的秘密。

     “她怕得不是‘死亡’本身。

    ”程望低声说,“而是怕某个人,知道她‘活着’。

    ” 梁冰若有所思地道:“你怀疑江启不是杀人者,而是长期控制她的那个人?” “不排除这个可能。

    ”程望抬起眼,“但目前,我们缺少决定性证据。

    他太谨慎,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直接指控的口实。

    ” “除非找到李晨主动留下的、明确指向他的证据。

    ” “或者……找到另一个人。

    一个曾经和他接触过,仍存活下来的当事人。

    ” 他话音刚落,技术组的胡超敲门进来,气喘吁吁地递上一份最新报告:“我们从李晨的微信数据中提取到一段未发出的语音,录制时间是案发前当晚八点五十七分。

    ” “她说了什么?”程望眉头一动。

     胡超按下音频播放按钮。

     女声低低哑哑,带着鼻音,显然在情绪激动后压抑着哭腔: “……我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他说他在我身体里放了东西,说只要我不听话,哪天他就能‘动手术’取出来……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