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情仇杀人案(六)

关灯
    江州市中院第八审判庭,灯光冷白。

    赵晓月站在被告席上,身形消瘦,神情恍惚。

     这是她羁押第128天。

     庭审进行至第二次质证阶段,赵晓月始终没有做出实质性辩解。

    她只是坐着,听控方念完一段段证据、讯问、补录。

     像在聆听他人故事的最终归宿。

     ? 公诉人宣读最终量刑建议: “被告赵晓月因感情纠纷,携带凶器主动登门,与被害人赵启明发生争执,继而故意伤害致死,情节严重,应予重判。

    惟其有自首情节,认罪态度较好,建议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 这是一纸已注定的命运书。

     法槌敲响,三声短促,整个法庭沉寂如水泥封墙。

     赵晓月缓缓闭上眼,像是终于允许自己从某段苦难中脱身。

     坐在旁听席后的程望,没有动。

    他看着她走出法庭的背影,心头并无快意,只有一种微弱的荒凉。

     ? 庭审结束三日后,受害人原配徐琳向媒体递交了一封简短的公开信: “我不会为他辩护,也不会原谅她。

    我们之间没有赢家,只有沉船后的浮尸。

    我会抚养好孩子,让他知道他父亲曾经的好,也让他学会对承诺负责。

    ” “对我而言,这场婚姻的墓志铭不写爱情,也不写恨,只写:谨慎选择陪你走完一生的人。

    ” 这封信在社交媒体引发巨大争议。

    有人认为她冷血克制,也有人称她是理智的幸存者。

     程望读完后,只觉得脊背一阵发凉。

     不是因为她说错了什么,而是因为她的沉默太准确。

     技术科在对赵启明手机数据还原中,发现其与赵晓月之外还有两位“交往密切”的女性。

     一位为公司女同事,另一位为平台主播,均否认“深度关系”,但承认接受过其财物。

     程望回头复盘整个案件时,只留下一句批注: “情杀案件的根源,不是情绪,而是结构失衡。

    有人以爱名义获取资源,有人将承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