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密室的珍宝失窃案(二)

关灯
    情况,我们要尽可能想办法克服。

    ” “明白!” …… 至此,案件的第一轮调查形成了三条重要线索: 1.展厅安保系统被精准干扰,作案者可能掌握施工与电路图; 2.李曼的门禁卡在案发时段被使用,且监控中断阶段无从验证其在场与否,怀疑卡被复制或借用,同时需调查与之相关的办公室翻修工人; 3.一辆可疑车辆在案发时间短暂停留于博物馆外停车场,疑似远程干扰设备的中继点,但车主身份不明,需通过车辆特征及行驶轨迹进一步追查。

     程望坐在办公室中,摊开一张记录了馆内展览核心藏品的列表。

    他指着其中《乾隆御制珐琅葫芦瓶》的备注栏,问身边资料员:“这瓶文物最后一次出库是什么时候?” “约三年前,曾送至杭州市参加清宫文物联展,展期结束后返回。

    运输全程录像监控。

    ” “展览期间有没有维修、修复记录?” “有,当时瓶口饰金部分略有磨损,曾由国家文物修复中心一名外聘专家进行轻微修整,过程约三小时,由本馆两名管理员陪同。

    ” “修复专家是谁?” “我们查到资料,是一位叫林呈的文物修复师。

    现居北京,去年刚辞职,行踪不定。

    ” 程望摸着下巴,思考着这其中可能存在的关联。

    他说道:“马上查他的背景,调出当年维修期间所有相关人员名单,包括物流、安保、文物接收员等。

    同时,留意一下这几年馆内关于这件文物的其他动态,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之处。

    再交叉筛查这些人与李曼、周亦晨是否存在重合,尤其要关注他们之间有没有经济往来或者其他特殊关系。

    ” “明白。

    ” …… 另一边,痕检小组带回了展厅地板与展柜底部的微量物证检测结果:其中一段展台底部的橡胶垫粘附有一小段纤维,初步鉴定为高分子涂层防水作业裤边缘纤维,常见于专业室内维修或建筑行业。

     程望轻轻点头,低声道:“如果盗贼装扮成维护人员进入系统盲区,那便解释了为何无人在现场察觉。

    现在关键是,这人是外人,还是‘内鬼’?” 他合上笔记本,冷冷说道:“让所有施工记录部门调出最近一个月任何一次馆内设施维护资料,尤其是非例行、加急的突发工单。

    我要知道是谁批准了进场施工,谁带他们进入,谁负责安检,谁签的字。

    另外,拿着这纤维样本去相关行业店铺问问,看能不能查到这种材质的来源,有没有哪家公司或者工地近期采购过类似的作业裤。

    对了,调查一下馆内近期施工人员的名单,与纤维材质进行比对,说不定能发现什么线索。

    ” 他停顿片刻,补充一句:“从今天起,任何人不得单独进入三号展厅,所有监控重新布控,调两名特勤,驻馆。

    一定要确保现场的绝对安全,不能再出现任何意外。

    ” 一道网正悄悄收紧。

    江城最隐秘的一桩“密室失窃案”,开始露出冰山一角。

     喜欢刑侦档案:破案先锋请大家收藏:()刑侦档案:破案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