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遥望正义案(六)

关灯
    只有以特定的角度和力度,才能造成与被害人伤口一致的痕迹,这足以说明被告是有意识地设置了这个致命陷阱。

    ” 他继续展示现场布控的监控录像,画面中林照的身影清晰可见,行动轨迹一目了然。

    “视频记录清晰显示,被告在案发前数小时便潜入小区内。

    从小区大门的监控可以看到,林照身着深色外套,头戴帽子,刻意压低帽檐,似乎在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

    他进入小区后,并未径直前往被害人住所,而是在周边徘徊观察,对小区的环境和人员流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在确定周边环境安全后,他才悄悄靠近被害人所在的单元楼。

    每一个时间节点和行动细节都表明,被告对此次作案进行了精心策划。

    ” “第二,录音资料中,林照曾自述对被害人的仇恨和复仇计划,内心充满愤怒和不甘。

    录音的真实性经过专业技术鉴定,采用了先进的音频分析软件和数据对比算法,从多个维度对录音进行了分析,包括音频的频率、相位、谐波等特征,确保未被篡改。

    从录音内容中可以明确听到被告详细阐述了对被害人的报复动机和具体实施步骤,甚至提及了如何选择作案时机以及如何逃避警方的侦查。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三,死者赵海与谢浩也均被相似方式杀害,作案手法专业且精准,排除了偶发性或他人作案的可能。

    通过对三起案件的综合分析,包括作案时间、地点、手法以及现场遗留痕迹等多方面的比对,都指向被告为唯一嫌疑人。

    在赵海的案件中,现场同样发现了与林照相关的痕迹证据,作案时间与林照的行动轨迹高度重合;而谢浩的案件,作案手法如出一辙,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利用被害人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特点实施犯罪。

    ” 程望语气沉稳,毫不拖泥带水,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综上,我们认为被告对所犯罪行负完全责任。

    任何情绪化的‘正义’诉求,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 林照的律师再次站起,试图进一步反驳,强调被告动机复杂,背负沉重情感,呼吁法庭考虑人性因素:“尊敬的法庭,我们理解法律的严肃性,但林照并非天生的罪犯。

    他是在长期目睹恩师遭受不公,申诉无门的绝境下,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正义的渴望,只是选择了错误的方式。

    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也应该为这样的悲剧承担一定责任。

    例如,在教育系统内部,对教师的权益保护机制是否健全?在面对恶意举报和诋毁时,是否有足够的调查和处理力度?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恳请法庭在量刑时,充分考量这些因素,给予林照一个相对公正且人性化的判决。

    ” 庭审进行到心理专家证词环节,一位身着正装的精神科医生稳步走上证人席。

    他扶了扶眼镜,清了清嗓子,开始阐述对林照心理状态的评估过程。

    “经过一系列专业的心理测试、访谈以及对林照成长背景和近期经历的深入调查,我们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心理评估量表,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和临床定式检查(SCID)等工具。

    在访谈过程中,林照详细讲述了恩师对他人生的重要意义,以及恩师遭受迫害后他内心的愤怒、痛苦和挣扎。

    他回忆起恩师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他经济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关怀以及学业上的鼓励,这些点滴让他对恩师充满了感激与敬意。

    而当他看到恩师遭受不公正对待时,那种无能为力的痛苦逐渐转化为强烈的复仇欲望。

    综合各项评估结果,我们得出结论,林照无精神疾病,但确实存在强烈的复仇心理和情感冲突。

    这种心理状态源于他对恩师深厚的感情以及对不公正对待的极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