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阳明病脉症并治全篇1-7
关灯
小
中
大
,应当有缺漏的文字。
【注释】太阳病,脉象浮缓而弱,这是中风的脉象;发热、出汗、怕冷,这是中风的症状。
不呕吐说明里气调和,为何会有心下痞满的症状呢?这必定是医生误用攻下之法导致的。
如果没有经过医生攻下,邪热自然传变入里,患者不恶寒而口渴,这表明邪气已离开太阳经,转属阳明经。
如果小便频数,大便必然干结,然而即便十几天不大便,却没有胀满或疼痛的痛苦,这仍然属于虚燥而不实的干结,不可贸然攻下,等待即可。
如果患者口渴想要饮水,必然是胃中干燥,应当少量给予水来滋润胃。
如果患者小便不利且口渴,这又是水液停聚不能运化,适宜用五苓散来疏导停聚的水液。
因为病在膀胱,所以仍然治疗太阳经而不治疗阳明经。
【集注】张兼善说:十几天不大便,却不用攻下之法,为什么呢?回答是:这并非热邪结聚,虽然不大便,但没有潮热、谵语等可攻下的症状,应当谨慎,不要因为天数久就轻易攻下。
喻昌说:寸部脉象和缓、关部脉象浮、尺部脉象弱,发热、出汗、怕冷,完全是太阳中风未愈的症状,假如没有误下,怎么会出现心下痞结呢?如果没有误下,太阳经的病症必然会逐渐传经,以至于不恶寒而口渴,显然邪气已传入阳明。
然而阳明的津液既然偏渗到小便,那么大肠就会失去润泽而大便干结,这与肠中热邪结聚自是不同,所以十几天不大便,也没有痛苦。
汪琥说:小便频数,大便干结,仲景的论述中为何没有治法呢?这正是仲景认为不需要用药的情况,等待人体阴阳自然调和,那么小便就会逐渐减少,大便必然会自行排出。
阳明病,出现心下坚硬胀满的,不可攻下。
若攻下后导致泄泻不止的,会死亡;泄泻停止的,疾病可痊愈。
【注释】这是进一步说明上条中提到的,心下痞硬、不大便,十几天没有痛苦,若误攻下所产生的变证。
阳明病若不是胃家实证,仅见心下坚硬胀满,不可攻下。
如果攻下,患者泄泻不止,就会正气虚脱而死亡。
若患者泄泻自行停止,邪气消退,疾病还是可以痊愈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集注】汪琥说:有人问,结胸症同样是心下坚硬胀满,为何又属于可攻下的范畴呢?这是因为结胸证,心下坚硬胀满且疼痛,属于胃中结实,所以可攻下;而本证不痛,应当是虚硬虚满,与半夏泻心汤证的心下痞硬大致相同,所以说不可攻下。
各种虚症,不可攻下,若攻下就会出现严重口渴。
此时想喝水的,较容易痊愈;厌恶水的,病情会加重。
【注释】虚证患者使用攻下之法,会使虚症更严重,阴津消亡,自然会严重口渴。
想喝水的,表明阳气尚存,所以容易痊愈;如果厌恶水,说明阳气已经衰竭,就难以痊愈了。
【集注】程应旄说:各种虚证,阳气津液、阴液必然有所损耗,所以攻下后会严重口渴;想喝水的是阴液耗损,厌恶水的是阳气耗损,所以有痊愈和病情加重的分别。
由此可知,仲景担心误下助长阴寒,比担心误下耗亡阴液更为重视。
剧烈攻下之后,又发汗,出现小便不利的情况,这是因为津液耗损的缘故,不要进行治疗,等到小便通利,必然会自行痊愈。
【注释】剧烈攻下之后,又发汗,会严重耗损津液,小便应当减少,这是因为体内水液枯竭。
“勿治之”,是说不要通利小便。
必须等待津液恢复,小便自然通利,疾病必然会自行痊愈。
【集注】程知说:这是说攻下之后又发汗,有等待津液自行恢复的方法。
如果强行通利小便,那么膀胱气化功能不能正常运行,会加重腹部坚硬胀满、气喘、腹胀等症状,这是很明显的,所以应当以不治疗作为治疗方法。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注释】太阳病,脉象浮缓而弱,这是中风的脉象;发热、出汗、怕冷,这是中风的症状。
不呕吐说明里气调和,为何会有心下痞满的症状呢?这必定是医生误用攻下之法导致的。
如果没有经过医生攻下,邪热自然传变入里,患者不恶寒而口渴,这表明邪气已离开太阳经,转属阳明经。
如果小便频数,大便必然干结,然而即便十几天不大便,却没有胀满或疼痛的痛苦,这仍然属于虚燥而不实的干结,不可贸然攻下,等待即可。
如果患者口渴想要饮水,必然是胃中干燥,应当少量给予水来滋润胃。
如果患者小便不利且口渴,这又是水液停聚不能运化,适宜用五苓散来疏导停聚的水液。
因为病在膀胱,所以仍然治疗太阳经而不治疗阳明经。
【集注】张兼善说:十几天不大便,却不用攻下之法,为什么呢?回答是:这并非热邪结聚,虽然不大便,但没有潮热、谵语等可攻下的症状,应当谨慎,不要因为天数久就轻易攻下。
喻昌说:寸部脉象和缓、关部脉象浮、尺部脉象弱,发热、出汗、怕冷,完全是太阳中风未愈的症状,假如没有误下,怎么会出现心下痞结呢?如果没有误下,太阳经的病症必然会逐渐传经,以至于不恶寒而口渴,显然邪气已传入阳明。
然而阳明的津液既然偏渗到小便,那么大肠就会失去润泽而大便干结,这与肠中热邪结聚自是不同,所以十几天不大便,也没有痛苦。
汪琥说:小便频数,大便干结,仲景的论述中为何没有治法呢?这正是仲景认为不需要用药的情况,等待人体阴阳自然调和,那么小便就会逐渐减少,大便必然会自行排出。
阳明病,出现心下坚硬胀满的,不可攻下。
若攻下后导致泄泻不止的,会死亡;泄泻停止的,疾病可痊愈。
【注释】这是进一步说明上条中提到的,心下痞硬、不大便,十几天没有痛苦,若误攻下所产生的变证。
阳明病若不是胃家实证,仅见心下坚硬胀满,不可攻下。
如果攻下,患者泄泻不止,就会正气虚脱而死亡。
若患者泄泻自行停止,邪气消退,疾病还是可以痊愈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集注】汪琥说:有人问,结胸症同样是心下坚硬胀满,为何又属于可攻下的范畴呢?这是因为结胸证,心下坚硬胀满且疼痛,属于胃中结实,所以可攻下;而本证不痛,应当是虚硬虚满,与半夏泻心汤证的心下痞硬大致相同,所以说不可攻下。
各种虚症,不可攻下,若攻下就会出现严重口渴。
此时想喝水的,较容易痊愈;厌恶水的,病情会加重。
【注释】虚证患者使用攻下之法,会使虚症更严重,阴津消亡,自然会严重口渴。
想喝水的,表明阳气尚存,所以容易痊愈;如果厌恶水,说明阳气已经衰竭,就难以痊愈了。
【集注】程应旄说:各种虚证,阳气津液、阴液必然有所损耗,所以攻下后会严重口渴;想喝水的是阴液耗损,厌恶水的是阳气耗损,所以有痊愈和病情加重的分别。
由此可知,仲景担心误下助长阴寒,比担心误下耗亡阴液更为重视。
剧烈攻下之后,又发汗,出现小便不利的情况,这是因为津液耗损的缘故,不要进行治疗,等到小便通利,必然会自行痊愈。
【注释】剧烈攻下之后,又发汗,会严重耗损津液,小便应当减少,这是因为体内水液枯竭。
“勿治之”,是说不要通利小便。
必须等待津液恢复,小便自然通利,疾病必然会自行痊愈。
【集注】程知说:这是说攻下之后又发汗,有等待津液自行恢复的方法。
如果强行通利小便,那么膀胱气化功能不能正常运行,会加重腹部坚硬胀满、气喘、腹胀等症状,这是很明显的,所以应当以不治疗作为治疗方法。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