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灰衣道人离耳(上)

关灯
    ,原本的颜色已经明显发白,边缘部分更是微微磨损,透着一股陈旧感。

     道人头上只是简单地束着一个发髻,所用的木簪也是普普通通,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就如同山间随处可见的质朴之物。

     他的脸庞略显消瘦,皮肤因常年经受风吹日晒,呈现出一种略显黝黑的色泽,上面布满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皱纹,那是岁月留下的深刻印记。

     唯一让人觉得有些特别的,是他那双眼睛,明亮而有神,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

    然而,此刻在满心期待着见到一位风度翩翩、气质不凡的器物先生的蒋司业眼中,这一切都与她想象中的形象相差甚远。

     蒋司业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深深的失望,原本满怀希望的眼神瞬间黯淡了几分,眉头也不由自主地微微皱起,形成了一个浅浅的川字。

    她在心中暗自思忖:“这真的会是三爷千叮万嘱、极力推荐的那位先生吗?如此普通的打扮,实在让人难以将他与学识渊博、技艺高超的器物大师联系起来。

    难道这中间存在什么误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她毕竟久居高位,深谙待人接物之道,即便心中疑虑重重,还是立刻调整好情绪,脸上重新浮现出礼貌性的微笑,迈着优雅的步伐走上前去。

     她微微欠身,姿态端庄,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客气,轻声问道:“请问,您便是那位与我有约的先生吗?”话语间,虽保持着应有的礼貌,可仍隐隐透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怀疑。

     灰衣道人似乎并未察觉到蒋司业心中的波澜,他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微笑,这笑容如同春日暖阳般,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随着他嘴角上扬,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露了出来,与他略显沧桑的面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轻轻点了点头,声音沉稳平和,仿佛山间清泉流淌,缓缓说道:“正是贫道。

    让司业久等了,实在抱歉。

    路途之上,多有耽搁,还望司业海涵。

    ” 这声音听上去倒是令人颇为舒服,可蒋司业心中那团疑虑的乌云,并未因为这温和的声音而减少半分,反而愈发厚重起来。

     蒋司业的目光紧紧锁住眼前这位灰衣道人,从他的头顶缓缓扫到脚下。

    只见道人虽一身装扮朴素至极,然而面庞却显得格外年轻,瞧上去不过三十来岁的年纪。

     在知源书院,独自教授一门科目的夫子们大多是历经岁月沉淀,饱读诗书、经验丰富之人。

     眼前这位如此年轻,却能得三爷郑重推荐而来,蒋司业心中暗自思忖:“这世间奇人异事众多,或许这位离耳道人,便是深藏不露之辈,切不可仅凭外表便轻视于他。

    ” 这般思索着,蒋司业面上原本那一丝因道人的平凡装扮而产生的轻视之色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热忱且庄重的神情。

     她身形微微前倾,以一种极为客气且尊重的姿态,轻声说道:“先生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想必身怀非凡之才,定能为我书院带来新的气象。

    只是尚未请教先生尊姓大名,还望先生告知。

    ”说罢,她目光专注地看着眼前的道人,眼神中既有期待,又带着一丝审慎。

     灰衣道人听闻此言,轻轻展颜一笑,那笑容犹如春日里绽放的山花,自然而洒脱,透着一种不拘小节的自在。

     他双臂抬起,双手在身前相握,微微用力,行了一个标准的拱手礼,声音清朗地回应道:“司业实在是客气了,在下不过是浪迹天涯的闲散之人,略懂些门道罢了。

    在下离耳。

    ” 说罢,他目光坦然地看向蒋司业,那眼神中透着一股自信与从容,仿佛对即将在书院面临的一切挑战与机遇,都已然胸有成竹,毫无畏惧之色。

     就在这拱手之际,蒋司业心中一动,决定不动声色地轻轻试探一番。

    她运转体内极为隐匿的灵力,如同一缕轻柔的微风,不着痕迹地朝着离耳道人拂去,试图感知对方的实力境界。

     刹那间,蒋司业心中猛地一震,一股磅礴而深厚的力量,如同汹涌的暗流,在离耳道人周身悄然涌动。

     这股力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