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榨油工艺

关灯
    着温暖且通风良好的环境。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曲霉菌在黄豆上迅速生长蔓延,黄豆表面逐渐布满一层白色的绒毛,随后绒毛转为黄绿色,这便是曲菌生长成熟的标志,此时的黄豆已变成了风味独特的“豆曲”。

    再将豆子拨到一起并不断的轻轻拍打,使表面的霉菌脱离。

    然后倒进缸里清洗,清洗完倒进麻布袋在用清水冲洗掉霉菌的残渣再滤干。

     豆曲算是制作完成,后将其便迎来了发酵的关键阶段。

    老人指挥部落成员将豆曲转移至陶制的大缸中,按一定比例加入盐和清水,搅拌均匀。

    然后再豆曲上覆盖一层海盐并压实,盐不仅能调味,还起到防腐抑菌的关键作用,确保发酵过程顺利进行。

    然后将陶做的大缸盖盖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漫长的发酵时光里,大缸被安置在部落营地中一露天处温度相对稳定且能晒到阳光的角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缸内的豆曲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缓缓发生着变化。

    最初的几天,缸内会泛起一些微小的气泡,发出轻微的“咕噜”声,这是发酵正在活跃进行的信号。

    随着发酵的深入,豆液颜色逐渐变深,由最初的淡黄色转为红褐色,浓郁的酱香味也慢慢散发出来,弥漫在整个部落营地。

     经过数月的耐心等待,酱油终于酿造完成。

    此时,揭开缸口的布,一股醇厚浓郁的酱香扑鼻而来。

    将缸内的液体捞出煮开再仔细过滤,去除杂质,得到的便是色泽红亮、味道鲜美的酱油。

     在油菜成熟的季节,部落成员们开始准备收割油菜籽。

    首先要观察油菜的状态,当油菜的角果呈现出黄色,且大部分角果都已经成熟饱满时,便是收割的最佳时机。

     收割时,智人们使用镰刀等工具,将油菜植株从根部割断。

    在收割过程中,动作要尽量轻柔,避免油菜角果破裂,导致油菜籽掉落。

    收割好的油菜植株被整齐地堆放在田地里。

     接着是脱粒过程,部落成员们把收割来的油菜植株搬到一块平整的空地上。

    他们或是用木棒轻轻敲打油菜植株,使油菜籽从角果中脱落;或是将油菜植株铺在地上,用碌碡(liùzhou就是石碾子)来回碾压,让油菜籽分离出来。

     脱粒完成后,要对油菜籽进行筛选。

    可以使用簸箕或筛子,通过簸动或筛选的方式,去除其中的杂质、茎秆碎片和未成熟的角果,留下纯净饱满的油菜籽晾晒,为后续的榨油工序做好准备。

     制作榨油机的第一步是选材。

    老人带领部落成员们深入山林,寻觅那些高大粗壮、质地坚硬且纹理笔直的木材。

    像橡木、檀木等木材,因其具备良好的抗压性和耐磨性,成为了制作榨油机的理想之选。

    经过众人齐心协力的砍伐与搬运,合适的木材被运回了部落。

     接下来便是对木材进行加工处理。

    首先,将一根巨大的原木作为榨油机的主体框架,使用石斧和石凿将其表面修整平滑,并按照设计的尺寸,在原木上开凿出一条深深的凹槽。

    这条凹槽将作为放置待榨油料的空间,其宽度和深度都需要精确计算,以确保能够容纳足够的油料,同时又能承受住榨油过程中的巨大压力。

     在凹槽的一端,要安装一块可以活动的木板,这块木板将作为榨油时的施压部件。

    老人选用一块质地均匀、厚度适中的木板,通过在木板的两侧安装木轴,使其能够在凹槽的两端灵活转动。

    为了保证木板在施压时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还在木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了一些辅助的木条,这些木条与主体框架紧密连接,形成一个稳固的结构。

     在榨油机的另一端,需要设置一个用于施加压力的装置。

    老人设计了一个由杠杆原理驱动的施压系统。

    选用一根长而坚固的木杆作为杠杆,将其一端固定在主体框架上,形成一个支点。

    在杠杆的另一端,系上一根粗壮的绳索,绳索的下方连接着一块沉重的石块或一段经过加工的金属块。

    当需要榨油时,通过人力将杠杆的长臂下压,利用杠杆的放大作用,使石块或金属块上升,从而对凹槽内的油料施加巨大的压力。

     为了使榨油机的操作更加方便和高效,老人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