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长白寻梦:松风砚底见鸿痕》

关灯
    《云麓词心录》第一百四十九章《长白寻梦:松风砚底见鸿痕》 楔子·霜风叩剑 淳化五年孟夏,煜明接到明远的飞鸽传书时,正对着案头的《山海经》残卷出神。

    宣纸上“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几字被晨露洇开,恰如他此刻漫漶的思绪——不咸山,长白山旧称,那是明远今岁巡边的终点。

     “公子,苏大人的信。

    ”墨砚捧着鎏金鸽哨走进来,铜哨上还凝着北方的霜气。

    展开信笺,明远的字迹力透纸背:“七月初七,望君至长白山麓,共赴十年之约。

    ” 十年前,两人在太学后山的松树下刻石为盟:“遍访天下名山大川,以词笔记山河之志。

    ”如今明远身为监察御史,巡边至辽东;煜明编纂《云麓词话》已近终稿,正需实地勘证古籍所载“天池龙气”之说。

     一·征途:车轮碾过青霄路 七月初三,煜明携墨砚从洛阳出发,七日后在奉天城与明远会合。

    老友相见,不及寒暄,明远便指着辕门外的三匹骏马:“此去长白山麓尚有七百里,马车难行,我备了辽东战马。

    ” 马背上的行囊里,除了文房四宝,还有明远特意准备的《长白汇征录》。

    行至抚松县时,骤雨突至,众人躲在山神庙避雨。

    明远指着檐角残碑上的“不咸”二字:“汉时称长白山为不咸,取‘有神司之’之意。

    你瞧这雨势,倒像是山神在试我们的诚心。

    ” 煜明摸出袖中油纸包,里面是半块受潮的糖蒸酥酪——这是明远每次远行必带的零嘴。

    两人分食时,墨砚在旁架起铜炉煮茶,山雨敲打庙檐的声音,竟似当年洛城雪夜的翻版。

     二·陟险:千阶尽处见真容 七月初七寅时,一行人抵达长白山西坡。

     晨曦中,1447级台阶如银线垂落天际。

    明远解下官服外袍,露出内衬的劲装,腰间玉珏随动作轻晃:“当年在太学,你我每日晨跑曲江池十圈,今日可敢比一比脚力?” 煜明挽起袖口,露出腕间旧玉——那是明远送他的江南梅雨时节所制墨锭雕件:“比就比,输的人要为胜者题一阕《水调歌头》。

    ” 起初两人并驾齐驱,行至五百阶时,煜明已气喘如牛。

    明远见他额角汗透,忽然驻足指着远处云海:“看!松桦林在云中若隐若现,恰似东坡词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气势。

    ”煜明抬眼望去,只见层云翻涌如浪,山风卷着松涛扑面而来,疲惫竟减了几分。

     行至千阶处,明远忽然低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坡公此句,正合今日情境。

    ”煜明接口道:“若论登山词,我更喜稼轩‘把吴钩看了,栏杆